我很喜歡看澳門舊建築,所講的並不是大三巴、福隆新街等著名景點,而是一些更生活化、與舊區融合並存的歷史樓宇。以司打口到下環一帶唐樓為例,無論是店舖招牌的懷舊字款、以至店外圓柱仍保留油漆塗上的宣傳語句,都與馬來西亞檳城街頭好似好似,彷如時光倒流五十年。
雀仔園街市,每次我經過也定必停步細看。上址早於清朝光緒年間出現,早上是菜市場,晚上則是江湖賣藝集散地,直至一九三九年改建成今日模樣。雖然本地人都知,上址堪稱「澳門最少嘢賣的街市」頭三甲,僅門外一些廉價菜檔有些看頭,但仍然值得一遊。
近日我更多時間來到雀仔園──澳門頭號摯友昌哥報料,該區老牌餐廳「廚屋」斜對面街角,月前開了一間叫「秋記」的外賣粥麵店,水準十分不俗。昌哥的推介向來可信,我馬上和他去試,所得結論豈止是不俗那麼簡單,我可以負責任的說,此店是全澳門日間最強的外賣粥麵店!

我很喜歡看澳門舊建築,每次行經雀仔園街市,我定必停步細看。

摯友昌哥報料,該區月前開了一間叫「秋記」的外賣粥麵店,水準十分不俗,我馬上和他去試。

水準超班,關鍵人物就是秋叔。秋叔曾在米芝蓮推介的「老記」效力,年前身體抱恙豹隱,近月靜極思動,開一間外賣粥麵店。
水準超班,關鍵人物就是秋叔。秋叔掌廚數十年,曾在多間酒家效力,當中包括獲米芝蓮推介的「老記」,據稱他年前身體抱恙豹隱,近月靜極思動,開一間外賣粥麵店獻技。在澳門,幾間著名粥舖晚上才開業;竹昇麵店無粥賣,至於秋叔的舊東家「老記」,主力做堂食──所以我才說,「秋記」是澳門日間最強外賣粥麵店,用詞有些取巧卻是事實。
我最先品嘗他的手藝,是招牌泥鯭肉丸粥。一如其他粥舖名店,肉丸由秋叔手剁豬肉、手搓手撻而成。至於泥鯭,我雖然較喜歡原條入饌、但此店選用煎香泥鯭才拆肉的方式,魚肉較香口也不怕有骨,食得放心。加上以豬骨湯代水,煲出香、綿、滑的粥底,日間外賣粥店難忘項背。
接着點了牛筋鮮蝦雲吞撈麵,又要讚:炆牛筋功夫一流,在淋滑與咬口之間保持美妙平衡;雲吞當然是自己包,雖然仍不及我一生最愛、香港上環「麥奀忠記」的水準,但已經是我在澳門長居多年以來,食過最合口味的雲吞。

以舊區來說,「秋記」的粥麵不算便宜,但其門如市,因為澳門識食的朋友愈來愈多,一吃便知道高質,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

一如其他粥舖名店,肉丸全部由店主手剁豬肉、手搓手撻而成。

以豬骨湯代水,煲出香、綿、滑的粥底,再配合拆肉泥鯭和手打肉丸,十分完美,其他日間外賣粥店難忘項背。
至於麵條,美味源頭當然是依足古法──加!豬!油!豬油的獨特香味,是用任何其他食油都不能媲美,是傳統粵式粉麵風味的體現。隨撈麵附送的大地魚湯,與雲吞麵是絕配,秋叔也熬得香濃而不嗆喉。
自此我常常來光顧,肚餓起來粥和麵食齊,否則就點撈麵,雲吞是必點配料,後來發現配蝦子也不俗,質素與名店「祥記」和「佳記」同級,或起碼極為接近的水平。除了粥麵,我也試過此店豬潤粉腸拼油菜等,完全做到舊東家「老記」水準。都是那句,你不能相信一間舊區外賣店可以煮出這個級數的粥麵,當真高手在民間,大隱隱於市。

牛筋鮮蝦雲吞撈麵也極出色,炆牛筋功夫一流,在淋滑與咬口之間保持美妙平衡;雲吞是我在澳門長居多年以來,食過最合口味的。

至於麵條,除了彈牙之外,還依足古法加豬油;豬油的獨特香味,是用任何其他食油都不能媲美的,是粵式粉麵的根本。

來這裡吃麵,雲吞是必點的配料,亦可以配蝦子,質素與名店「祥記」和「佳記」同級、或起碼極為接近的水平。

隨撈麵附送的大地魚湯,與雲吞麵是絕配,秋叔也熬得香濃而不嗆喉。

除了粥麵,我也試過此店的豬潤粉腸拼油菜等,做到其舊東家「老記」的水準。
閱讀(7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