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亞洲飲食檢閱,講台灣。寶島是旅遊勝地,大家都熟悉,問題是好餐廳很快被發掘,排起隊來人龍說不得笑。就以台北為例,米芝蓮推介的「阜杭豆漿」,專賣燒餅油條;有次家人想吃,小弟肩負排隊使命,果然企足一小時,味道縱然不俗,但已怕怕,試過一次就算。
就算未完全被旅客攻陷,單是當地人追捧也不得了。信義區「陳根找茶」號稱台北最佳麵包早餐,鐵板吐司夠乾夠脆,的確比同類店好,但又要等一個小時。個人意見,如果大家試過名店,不妨發揮冒險精神,自己往窄巷鑽,憑感覺找些賣傳統小吃的路邊攤,例如黑白切(豬雜拼盤)、 米苔目(類似狗仔粉的小吃)等,似乎更有台灣人所謂的懷舊古早味。
吃午餐,可以精選一點,揀名店中的名店。台灣牛肉麵世界聞名,主要分紅燒及清燉兩類,單是在台北,「林東芳」、「劉山東」等名店各有捧場客,然而我吃遍台灣,始終最愛到台北西門町,逛過逾八十年歷史的萬年商業大樓之後,走到「桃源街牛肉麵」光顧。此店為蔡瀾最推介的台灣牛肉麵店,紅燒牛肉麵水準高到極緻,湯底濃香,定能滿足你。

1) 台灣是旅遊勝地,好餐廳很快被發掘。以台北為例,米芝蓮推介的「阜杭豆漿」,專賣燒餅油條,人龍長到要排一小時,真的怕怕。

2) 就算未完全被旅客攻陷,單是當地人追捧也不得了。信義區「陳根找茶」號稱台北最佳麵包早餐,當地人熱捧,又要等一個小時。

3) 該店鐵板吐司夠乾夠脆,的確比同類店好,但都是那句,試過就算。

4) 如果大家試過名店,不妨發揮冒險精神,自己往窄巷鑽,憑感覺找些賣傳統小吃的路邊攤,似乎更有台灣人所謂的懷舊古早味。

5) 逾八十年歷史的萬年商業大樓,外型十分古舊討好,我到台北必遊。
如果去台灣吃麻辣火鍋是指定動作,我建議午餐去——第一是晚市太爆了,除非早訂位,否則一定要等;第二,台灣晚餐太精彩,我不想把旅行的短短幾晚,把晚餐quota留給食物個性沒那麼鮮明的麻辣火鍋。
在台灣,豐富晚餐不一定價格高昂。例如多年前光顧台北「阿才的店」舊舖,上址在政壇有特殊意義,但我更留意其裝修格局,真的像去台灣朋友老家作客。記得當晚食物都家常得很,例如蝦仁炒蛋、麻辣鴨血、三杯雞等,味道不算驚為天人,但絕對吃出人情味和氣氛。此店近年經歷不少變遷,包括搬到新舖、第二代老闆病逝等,祝願能支持下去。
台灣靠海,很多旅客都想吃一頓豐盛海鮮餐。當地海鮮店多,部分以老闆漁民出身、親自到漁港入貨等作招徠,例如「小張龜山島」,已成為名店。小弟亦到過台北龜吼、台中旗津等漁港嘗鮮,但就算我是漁民子弟出身,也不能肯定自己吃的漁獲是野生撈捕;烹調方式不同,海鮮味道亦與我們在港澳吃慣的口味有異,要有心理準備以當地人標準欣賞。

6) 西門町「桃源街牛肉麵」,為蔡瀾最推介的台灣牛肉麵店,其紅燒牛肉麵水準高到無得再高,必定滿足你。

7) 如果去台灣吃麻辣火鍋是指定動作,我建議午餐去,把晚餐quota留下。

8) 多年前光顧台北「阿才的店」舊舖,上址在政壇有特殊意義,但我更留意其裝修格局,真的像去台灣朋友老家作客一樣。

9) 記得當晚食物都家常得很,例如蝦仁炒蛋、麻辣鴨血、三杯雞等,味道不算驚為天人,但絕對吃出人情味和氣氛。

10) 台灣海鮮店多,部分以老闆漁民出身、親自到漁港入貨等作招徠,例如「小張龜山島」等,已成為名店。
雖然逛夜市已經並非我到台灣旅遊的必定選項,但如果是與家人或一群朋友去,難免會去湊湊熱鬧。十多年前到台灣公幹,有次與同事完成一個極高難度任務;當晚興奮莫明,二人走到夜市,一個行左一個靠右,講明每一檔食店都要買,帶食物返酒店慶祝;一袋袋宵夜重到手震,卻能在一晚之間食盡夜市所有類型小吃,又飲到酩酊大醉,極為過癮。
近年去夜市,有兩樣食物我還是念念不忘,第一是放湯的臭豆腐,還要揀大辣,雖然明知味精重手,但那種又臭又辣、吃到滿頭大汗的感覺,令我憶起年輕時遊台灣的初心。另一種必吃的是虱目魚,這種魚十分肥美,卻又多骨;夜市攤檔會細心地把骨拔走,用來煎的或放湯都好吃。
請緊記,夜市絕非我們每日開餐的終站;留肚,吃美味的宵夜!當地人愛吃鵝肉,專門店成行成市,印象最佳是台北錦州街老店「德惠鵝肉」。招牌鵝片及鵝件,前者咬落香滑無渣,後者則口感豐富,鵝腎更是好食到癲的極品,來此店必點。吃完這間,你永不再去西門町「鴨肉扁」。

11) 我是漁民子弟出身,但去到台灣吃海鮮,也不能肯定自己吃的漁獲是野生撈捕,而海鮮味道亦與我們在港澳吃慣的口味不同。

12) 雖然逛夜市已經並非我到台灣旅遊的必定選項,但如果是與家人或一群朋友去,難免會去湊湊熱鬧。

13) 去夜市,我念念不忘放湯的臭豆腐,雖然明知味精重手,但那種又臭又辣、吃到滿頭大汗的感覺,還是能憶起年輕時遊台灣的初心。

14) 另一種必吃的是虱目魚,這種魚十分肥美,卻很多骨;夜市攤檔會細心地把骨拔走,用來煎的或放湯都好吃。
如果是冬季,薑母鴨及羊肉爐會是宵夜時令選擇,味道或非無懈可擊,但一群好友圍着炭爐邊食邊傾邊嘆啤酒,氣氛一流!較大路選擇,則是光顧熱炒店。熱炒即我們所謂的炒小菜,食物賣相絕對不會精緻,味道家常,但勝在便宜,每碟在台幣一百元以下,叫再多款式都不傷荷包。
每次遊台灣,我會訪尋當地人光顧的店,吃道地風味;有時經過他們的菜市場,幻想有日到台灣定居工作,公餘自己買餸動手煮,能適應嗎?近年香港太多事,回看台灣菜市場的相片,心裡又再泛起了這個疑問。

15) 當地人愛吃鵝肉,專門店成行成市,印象最佳是台北錦州街老店「德惠鵝肉」。

16) 招牌鵝片及鵝件,前者咬落香滑無渣,後者則口感豐富。

17) 至於鵝腎,更是好食到叫救命的極品,來此店必點。

18) 如果是冬季,吃薑母鴨或羊肉爐是宵夜時令選擇,味道或非無懈可擊,但一群好友圍着炭爐邊食邊傾邊嘆啤酒,氣氛一流。

19) 較大路選擇,則是光顧熱炒店。熱炒即我們所謂的炒小菜,味道家常又便宜,每碟在台幣一百元以下,叫再多款式都不傷荷包。

20) 有時經過他們的菜市場,心想如果有日長居當地,自己買餸動手煮,我會適應嗎?
閱讀(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