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修行佛法的眾生,往往因各種客觀的環境因素,產生種種的相對關係,由於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相對境界,所謂相對,是指每一件事像之產生,都是有平日所接觸之各種外來及內在條件,在相對狀況下發生的關係,佛法將這種關係歸納為「因果業力」;每一件事態發生,其成功與失敗都不離因果與業力,事前當然有業力影響,而進行的過程中,亦會產生很多業因業果。
修行佛法,就是通過這種相對環境,在種種衝擊下,磨練出智慧,再從智慧中明白解脫煩惱之方法,然後朝着這解脫目標按部就班地實踐,例如在日常生活或工作環境中,透過人際關係,處事方式等種種途徑,將累積下來之各種習性(貪瞋痴)作出淨化過程,通常每一個人之貪瞋痴惡念多數是為著追求世間名與利而相對產生。

在追求名利物慾之過程中,由於成敗得失之故,我們將直接受到若干種感受,例如別人當面之讚賞稱頌及譏笑諷刺,與及背後讚譽及毀謗,這全都是追求「名」之後果;至於獲取利益與損害,又或遭遇痛苦與觀樂,就是追求「利」之成果。以上種種感受,幾乎無時刻地衝着我們而來,這就是佛法中所稱之謂「八風」。
雖然我們每一時刻都受稱、譏、毀、譽、利、衰、苦、樂的衝擊,但如果要在佛法修行中得到成果,就必須做到不執不貪戀,行於智方便的地步。換言之,當我們處於八風聚集的環境中,透過對佛法之明瞭及善加運用,不受環境影響,時刻反省自我,反事抱泡「中觀」不偏不倚之態度,按部而行,這就是密宗最高修維境界「智慧與方便」合一的實修法門。這種修行方式不被形相與名相所局限,正如佛法中以蓮花象徵出於汚泥而不染,在五濁渾世之中,長出清靜莊嚴之相,令污泥塘中長出朵朵蓮花,將整個汚穢環境頓然化成淨土。

而一般修行人,往往抵受不了八風之衝擊而隨波逐流,又或浸淫於八風之中,整日為着爭名奪利,忘卻了修行之真正目的。這種知而不行,明知故犯的行為就是執着自我的成果,由於我執只故,把修行道路,自築障道,寧靜為繁喧,化菩提為煩惱,化融洽為紛爭,這種種跡象就是追求名與利之故,引起我執所產生之連鎖反應。在此希望每一位佛子時刻反省及懺悔,發出精進的菩提真心,勇猛前進。
閱讀(3583) 網誌分類: 開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