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eblog >  家在摩洛哥 >  不尋常的小城

譚惠清

一個愛旅行、愛寫東西的人,在捨棄一份不再愉快的工作之後,過着隨心的日子。難得自由啊,乾脆給自己換一條全新的軌道吧....就是這樣,把一屋東西送掉跑到摩洛哥住下!最初計劃是住到撒哈拉旁邊,買幾隻駱駝租給遊客,過過世外的日子;結果沒留在沙漠小村,卻愛上海邊一個美麗古城,在索維拉一住七年,三年前更把新家變成迷你民宿,足不出戶也可交到一個又一個新朋友。在太陽傘下聽聽海鷗喝喝薄荷茶,錢比以前少,日子愉快得多。
不尋常的小城
發表於 29-04-2020 12:00 AM

索維拉,小小一個海邊城市,經歷了腓尼基人、羅馬人、柏柏人、歐洲人再到最終成為阿拉伯人和柏柏人共處的回教國家,有着不尋常的故事。
除了有很大的風, 有曾經是全摩洛哥出口沙甸魚最多的地位,它還是非洲大西洋海岸第一個和歐洲做生意的商港,想不到吧?
要多謝入侵的葡萄牙人,他們14世紀來到一看便要把它據為己有,在險惡礁石環繞的港口築牆建一個城。
老城裡面有着鎮上第一間教堂,正是葡萄牙人建的。
但我們今天看到的 old medina 幾條主要大街又直又濶,是全摩洛哥最不易迷路的老城,那可不是葡萄牙人的功勞, 是法國人設計的。
因為到了18世紀,古摩洛哥出現一個強勢蘇丹Ben Abdellah,把葡萄牙人趕走了;又因為他很生氣鄰近城市的商人不交稅,決心把索維拉打造成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找來法國建築師做城市規劃。

輕巧的織籃和織袋往往令人心大心細,不知挑哪款最好。

 

四弦琴和木燈罩富有摩洛哥特色。

 

導遊講解把山羊毛皮製成小毡的方法。

 


所以, 這裡的街基本上都是直角的,跟馬拉喀什或菲斯等老城內的九曲十三彎不同,來過的遊客便知道,在索維拉認路回酒店要容易得多 !
二月底從加拿大來了8位新朋友,我們吃完早餐逛老城,在頭頂樓底矮矮的巷子中走到一個十字交滙點,導遊 Mustapha 停步指給大家看 :「這裡就是當年的使館區。」現在好些老房子都已被外國人買下做旅館,附近有幾家畫廊和紀念品店。
為了讓幾百年前的索維拉生意做得好,聰明的蘇丹除了歡迎歐洲國家派來大使,還特別善待住在摩洛哥的猶太人,吸引他們來小城居住,因為猶太人最會做生意。
直到以色列立國,住在回教國家的猶太人匆忙離去,今天索維拉的猶太區只是個空殼。我十年前來到時它根本是個破舊的廢墟呢,政府這兩年才把一堆堆大石搬走, 又在棟棟破屋前面建了道圍牆,看起來整齊得多。
我們在老城繞了一大圈看寫滿歷史的窄巷、看街市、看陶瓷店; 鑽進木匠的工作室去看他們的手工作品,又去了一家我認為做得最好的小店裡試食Amlou ~~那是用杏仁,堅果油和蜜糖做的麵包醬~~我愛花生醬,但相比之下Amlou好吃到太多了!平日我很少叫人買東西, 但這是我覺得不該錯過的本區特產,試了不喜歡另一回事。
哎,時間不夠呢, 還有很多未看的 ,已要準鴘離開了。有時候外國客人來我家一住好幾天, 我們會去看羊皮燈,看一些我自己會買來用的地氈, 去海邊看一間本地藝術家的小屋,去坐在街邊吃煎餅.... 反正只要有時間, 我就帶大家走進平日的生活裡, 很想和遠來的朋友分享我心中的索維拉。
可惜, 時間總是不夠啊。

在毗鄰猶太區的小店外,導遊把四塊寫有阿拉伯書法的小磚合成一塊。

 

傳統手做的美麗磁磚。

 

我的兩組團友在索維拉碰頭,來個大合照。

 

閱讀(2292)


昔日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