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何要學佛修行,這是一般對信佛有興趣而未正式修佛的人,經常存在心中的問題。學佛並不是一項脫離現實生活而獨善其身的行為,其實是要在現實生活中,如何從佛陀所參透之真理中,對治我們從生活中所引起之煩惱執着,得到正確的啟示,從而得以解脫。
修行在基本上,是意味着兩件事,其一是從前人、大德中(指有實質修持之佛法行者)獲得解脫知識與智慧;其次將其累積所得之實質經驗,引入我們日常生活的每個環節中,以達悟通解脫之道,這就是學佛修行首要之基本原則。然後再將自己所獲之經驗,以善巧方便之方法,為一些有煩惱、困苦與執着之眾生,作出適當指示及引導,這就是以菩提真心,修行菩薩道之意義。

如今在家修行人不斷增加,但能夠真正通達修行意義,融入生活的人,可說是不多。此話怎麼說,主要原因是大部份人以為學佛是一回事,而現實生活又是另一回事。
這觀念在原則上已經有所偏差,因為我們雖是俗世人,但是以佛法融入生活而能活學活用的話,這就是一門實用而有生命活力的佛法,遠比只在僵死的文字上盤旋,來得實際。
每當從生活中所產生的每一個煩惱、每一個困苦,其實就是一個接一個的修持機會,是要我們如何運用佛法之智慧,來作正面接觸,從煩惱中得到覺悟,而覺悟所得之真理,就是我們學佛修行者最寶貴之無形資產。
緣聚則合,緣盡則散。這是宇宙萬物生滅真理,我們之所以會聚在一起,是因為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目標,這個目標並非基於個人利益,而是為所有眾生,無論親疏遠近亦能顧及,是佛陀的寶訓,是正確指標。

派別觀念,是出於不明佛之所教、法之心義。從執着所反映出來之偏差意識,就是佛法在末法期中所引起的重要障礙。我們不妨嘗試以客觀態度,再多翻閱佛經,試問從佛陀所敎中,有沒有提及佛教要如斯分出教派。雖然佛法有無量法門,以不同根性之眾生,可用不同之方便法門,但絕不是構成派別之理由。
假如我們立心興盛佛法,理應破除人我相之執,僧俗四眾坦誠互勉,衝破派別之障阻,才能以佛法普渡眾生,這就是聯密精神。
閱讀(4533) 網誌分類: 開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