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我在澳門搵食,最喜歡光顧非博企小店。面對當前「疫」境,小店更是凶險,只能加倍努力,冀盼度過時艱。「水門」是澳門少數供應正宗泰國菜的小店,我與老闆肥宗極為老友,這段時間他專心做外賣套餐,多數親自開車送外賣,實在辛苦。
有段時間無吃過他店的泰國菜。私下與他微信,得知又有一些新菜式,當然要捧下場,順便聚聚。第一度新菜式是古法蕉葉焗雞,賣相包到像糉一樣,平平無奇,但當揭開蕉葉,立即滿室飄香!肥宗指這是很傳統的泰北菜,手工繁複,先以秘製方法醃雞、之後炒香才焗,讓醃製雞件與蕉葉本身的香味產生化學作用,香味昇華,雞件亦能保持嫩滑多汁。
第二度是蒜香炸魚,用的雖然是普通不過的鱸魚,勝在多肉少骨,起肉炸香亦甚可口,堪稱啤酒殺手。吃過新菜式,再送上很久沒吃的「水門」招牌菜,包括泰式蠔餅。這是肥宗家傳食店、二馬路「沾記」成名作,蠔肉飽滿蛋香十足,每次食都是那麼好味,永無失手。

1) 「水門」是澳門少數供應正宗泰國菜的小店,我與老闆肥宗極為老友,這段時間他專心做外賣套餐,多數親自開車送外賣,實在辛苦。

2) 古法蕉葉焗雞是傳統泰北菜,賣相包到像糉一樣,以為平平無奇,其實內有乾坤。

3) 一揭開蕉葉,立即滿室飄香!這度菜手工繁複,又要醃又要炒、最後包着蕉葉去焗,令香味昇華,雞件亦能保持嫩滑多汁。

4) 蒜香炸魚用的雖然是普通鱸魚,勝在多肉少骨,起肉炸香亦甚可口,是啤酒殺手。
再來是主食——科公子炒通粉。「水門」在關前街開店時創出這度菜,肥宗知我吃得超辣,特別吩咐泰國大廚重手招待。有晚與朋友聚餐,好友史提芬看見我默默地吃着這碟通粉、不說話、額頭不斷冒汗、但又忍着一啖水都不喝,他心中疑惑「係咪真係咁辣呀」,就盛了一匙來吃,一入口,史提芬高呼「嘩我X」!他自此不敢隨便再試我吃的辣菜式。
我愛的辣度、自此成為「水門」炒通粉其中一個標準。當然你可以要求肥宗減辣,但這就不是我的版本。以小弟筆名命名的「科公子炒通粉」,辣度短、中、長兼備,由舌頭到咽喉、由咽喉到胃部,全部有火辣感,但又有獨特泰國香料味道,實在太精彩,吃得辣的朋友,不試是可惜。

5) 泰式蠔餅。這是肥宗家傳食店、二馬路「沾記」成名作,蠔肉飽滿蛋香十足,每次食都是那麼好味,永無失手。

6) 「科公子炒通粉」,辣度短、中、長兼備,由舌頭到咽喉、由咽喉到胃部,全部有火辣感,實在太精彩,吃得辣的朋友不試是可惜。

7) 剛吃過辛辣的泰國菜,再試套餐內的阿V日本牛蒡燉湯,以為味道會變得很淡,但剛好相反,湯竟然愈呷愈甜,味覺這東西太奇妙。
隨科公子炒通粉附上的,還有一盅湯,但是這個湯不是「水門」做的。肥宗好友阿V,在雀仔園開設燉湯食材專門店,近年頗受好評,累積了不少熟客。有時我也很佩服V姐,她用來燉湯的食材,不犯本她不用,日本牛蒡、沖繩苦瓜等,如果是我做生意,真的不知該向客人收多少錢一盅湯才能回本。至於招牌花膠湯,更是最受女士歡迎的湯水。
在疫情出現前,肥宗和阿V已經開始推出外賣crossover,肥宗做泰菜,阿V提供燉湯,一個套餐雙重享受。肺炎疫情出現後,大家着重健康,這外賣套餐更受歡迎。我試過阿V的日本牛蒡燉湯,說也奇怪,剛剛吃過科公子炒通粉,以為辛辣的泰國菜會蓋盡燉湯的味道,變得很淡,但剛剛相反,食物愈是辛辣,再呷口湯竟然愈甜,味覺這東西,太奇妙。
沒想到「水門」的外賣套餐,也是那麼精彩和抵食。當然,我更期待肥宗重整旗鼓,重開泰國私房菜的日子,我必帶齊老友,前去開餐試菜。

8) 肥宗好友阿V,在雀仔園開設燉湯食材專門店,近年頗受好評,累積了不少熟客。

9) 有時我也很佩服V姐,她用來燉湯的食材,不犯本她不用,不少當中包括日本食材。

10) 除了沖繩苦瓜,V姐亦有用到日本牛蒡。如果是我做生意,真的不知該向客人收多少錢一盅湯才能回本。

11) 各款燉湯之中,招牌花膠湯最受女士歡迎。

12) 「水門」與阿V的聯乘套餐,實在精彩和抵食。當然,如果大家看過本文後去試試小弟推介的「科公子炒通粉」,我會深感榮幸。
閱讀(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