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eblog >  濠飲濠食 >  澳門版「譚仔」!渡船街「四哥風味館」

科公子

科公子,自命麻煩嗜吃人,為食絕不妥協,可以不理價格高低環境好壞,一切味道先決,心願盡嚐各國最傳統菜式。香港人長居澳門工作,再忙也好,發誓三餐不准吃得不好。
澳門版「譚仔」!渡船街「四哥風味館」
發表於 16-03-2020 12:00 AM

不少港人喜歡「譚仔」或「譚仔三哥」,認為兩店米線代表香港滋味。我對連鎖食店有偏見,多年來鮮有光顧,近年才較多幫襯。雖然兩店均被丸龜製麵收購,出品理應一致,但我總覺得「三哥」稍勝一籌。我的口味是麻辣湯大辣、腩肉、魚腐、雞肉和豆卜,走芽菜,選擇永遠不變。

 

在香港間中會吃「三哥」,在澳門,我更喜歡「四哥」。位於渡船街的「四哥風味館」,是間頗有名氣的街坊小店,近日疫情稍見穩定,該店飯市時間立即爆滿,捧場客甚多。該店主要吃自選菜式和湯底的粉麵,我試了大部分,發現該店餸菜不少都很有特色,急不及待介紹給大家。

 

我最先試青麻辣湯底,點了兩款米粉,餸菜則為墨魚滑、烏雞丸、花甲和蟹子鮮蝦雲吞。多了返大陸用餐,就知米粉有多種,我們吃得最多是廣東米粉,另外還有圓形、粗身的桂林米粉,以及扁平的、米味最重的長沙米粉等。青麻辣湯底微辣帶香,米粉掛湯一流,是相當襯的配搭。

1) 在香港間中會吃「三哥」;在澳門,我更喜歡的是「四哥」、渡船街「四哥風味館」。

 

2) 「四哥風味館」是間頗有名氣的街坊小店。近日疫情稍見穩定,該店飯市時間立即爆滿,捧場客甚多。

 

3) 該店主要吃自選菜式和湯底的粉麵,我試了大部分,發現該店餸菜不少都很有特色,急不及待介紹給大家。

 

 

講解餸菜了,我的直覺不假,四款餸全部好吃!手打墨魚滑和烏雞丸,前者水準與澳門最佳、水上街市「兄弟行」的墨魚滑相比,或許仍稍遜一籌,但已相當有水準,至於烏雞丸,明顯吃到烏雞肉味,絕非超市街市的現成貨可比。雲吞足料,花甲新鮮甜味,整碗湯米粉非常有水準!

 

我的超級飯腳、空手道界摯友昌哥則點了上湯湯底,以上海麵為主食,配以魚蛋、豆卜、肉碎及牛肚,前三種餸菜是普通來貨,不要點,出色的是牛肚,雖然也不是用柱候去炆那麼濃味,勝在新鮮又夠稔,好吃。至於上湯底與上海麵,也是清淡而滋味。

 

再講蝦湯底,這是該店四款湯底中我最推介的,既有蝦頭殼的鮮味、但就不會熬到像星馬蝦湯麵那麼極度濃烈,因此用來配粉麵更加適合。這次再試了豬大腸、白蜆等餸菜,也十分出色,令人感覺到該店的出品,製作十分認真。

 

4) 我最先試青麻辣湯底,點了廣東米粉拼桂林米粉,餸菜則選墨魚滑、烏雞丸、花甲和蟹子鮮蝦雲吞,結論是整碗湯米粉都很好吃!

 

5) 上湯湯底雖然被比下去,但我卻記得牛肚又稔又好吃,配上海麵也不俗。

 

6) 蝦湯底,這是該店四款湯底中我最推介的,既有蝦頭蝦殼的鮮味、但就不會熬到像星馬蝦湯麵那麼極度濃烈,配粉麵更加夾。

 

香港「三哥」以酸辣米線打響名堂,澳門「四哥」的酸辣湯粉麵又是另一種口味,湯底比較濃稠、有層次,但就沒有那麼辣,可謂各勝擅長。這個湯配薯粉較佳,再試的餸菜如蠔仔、白蜆也好吃,但其他湯底珠玉在前,如果我不是試菜,自己光顧的話,優先選擇的湯底不會是酸辣。

 

「四哥」的餐牌很厚,看似有很多小菜,但細心看看,原來絕大部分都是由湯麵餸菜演化出來的菜式,萬變不離其宗。試了煎墨魚餅,覺得反而沒有浸湯的墨魚滑那麼好吃,不是外層不夠金黃香脆,而是沒能吃到墨魚粒的爽口感覺。

 

大家光顧的話,給大家一個點菜錦囊好了:喜歡清淡滋味,可以選蝦湯底,拼河粉或上海麵;喜歡辛香口味,則可像我一樣揀青麻辣湯加米粉雙拼吧。至於餸菜,墨魚滑、烏雞丸、牛肚、蠔仔和花甲,都是我試過覺得好的選擇。

7) 澳門「四哥」的酸辣湯粉麵。與香港「三哥」相比是另一種口味,湯底比較濃稠、有層次,但就沒有那麼辣,可謂各勝擅長。

 

8) 試了煎墨魚餅,覺得反而沒有浸湯的墨魚滑那麼好吃,不是外層不夠金黃香脆,而是沒能吃到墨魚粒的爽口感覺。

 

閱讀(7984)


昔日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