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困擾,港澳入境管制政策常變,令我頗感頭痛:之前我已不敢過珠海,避免回港後要強制隔離十四天;上周澳門又向旅客實施醫學檢查,到過內地疫情「高發地區」肯定要受檢,當中包括廣州,意味去過珠海或深圳都算,檢查可長達八小時。北上可免則免,但每星期往來港澳卻避免不了,若果稍後連香港都列入高發地區,到時我就麻煩。
無得返大陸,偶爾掛念一些美食:聽聞潮式牛肉火鍋名店「八合里海記」因無法開業日日蝕錢,能否捱下去?之前在深圳看見麻辣火鍋連鎖店「譚鴨血」,不知何時可以光顧?在珠海,也有一些食店我會掛念,當中包括月前在拱北地下商場開業、專賣酸菜辣魚湯粉的「五谷漁粉」。

1) 疫情持續,暫時避免返大陸,偶爾會掛念一些珠海美食,包括月前在拱北地下商場開業、專賣酸菜辣魚湯粉的「五谷漁粉」。

2) 該店選用的米粉色彩鮮艷,原來是混雜了大米、高粱、玉米、蕎麥及小米五種粗糧造成的粉。
這個連鎖品牌,招牌漁粉據稱與三國名仕龐統有關。《三國演義》中,「臥龍」諸葛亮與「鳳雛」龐統,都是劉備最器重的軍師;但龐統投蜀之初不被賞識,僅僅做個小縣令。仕途失意,龐統長期食慾不振,直至有次吃到一碗以河鰱魚熬湯、加上指天椒調味的粗糧米粉,因魚湯味道又酸又辣,龐統吃到滿頭大汗,胃口卻大開,這度漁粉結果傳頌至今。
數年前在深圳吃過「五谷漁粉」,立即取代蘭州拉麵,成為我在內地最喜歡的早餐(午餐和晚餐有太多精彩選擇,不會吃它)。月前得悉它在拱北地下商場開店,立即去試:該店選用的米粉色彩鮮艷,原來是混雜了大米、高粱、玉米、蕎麥及小米五種粗糧造成的粉。魚湯還是那麼鮮味,酸酸辣辣十分開胃;唯一缺憾就是魚片有些骨,吃時要非常小心。

3) 珠海拱北店的招牌漁粉,魚湯還是那麼鮮味,酸酸辣辣十分開胃;唯一缺憾就是魚片有些骨,吃時要非常小心。

4) 澳門保利達「上海人家」,因為疫情本來不做堂食,只做外賣;但我是超級VIP,老闆拗我不過,始終讓我坐低吃。

5) 店裡貼出海報,標榜賣內地大熱的五谷漁粉及花甲粉,我豈會不試?
原本以為要等疫情過後,才能再嘗「五谷漁粉」滋味。沒想到早前路過澳門保利達「上海人家」,竟有意外發現。這店我已不止一次介紹,兩款上海小吃小籠包及苔條黃魚水準甚高;受疫情影響,該店本來已不做堂食,只做外賣;但我是超級VIP,老闆拗我不過,始終讓我坐低吃。
原本只想吃一份小籠包,但看見牆上貼出海報,標榜賣內地大熱的五谷漁粉及花甲粉,立即改變主意。原來老闆也是「五谷漁粉」擁躉,吃着吃着便想自己試做,我也認同,熬魚湯不是甚麼高難度廚藝,魚新鮮、花心機睇火,必定成功。能夠身在澳門吃到這碗漁粉,我又豈會不試?
模仿版五谷漁粉熱騰騰上桌。論賣相,表面看與原裝是有一點點距離,粉可能熬得過火,有點糊,但錯有錯着,更加索到魚湯的滋味,我經常形容這碗粉,是用酸菜魚的湯去煮粉,而且加辣;我自己吃得辣,要求老闆指天椒下得狠一點,吃粉喝湯,又酸又辣,爽!「上海人家」版的漁粉,比原裝版優勝之處,就是選用鱸魚片,啖啖肉,不需再吐骨了。

6) 「上海人家」版的五谷漁粉,賣相與原裝有一點點距離,粉可能熬得過火,有點糊,勝在魚湯夠濃夠酸辣,魚肉則選用鱸魚片,啖啖肉。

7) 這店酸菜魚湯粉,雛型源自酸菜魚,這度菜我有份參與,給了一些意見,經過多次改良,加上熬個濃魚湯底,現時的版本很對我口味。
這度酸菜魚湯粉,雛型是該店的酸菜魚,這度菜我直情有份參與。老闆最初推出酸菜魚,水準平平,與「太二」差太遠了,老闆問我應該如何改善,我作出了一些提議,例如加些生胡椒、鱸魚片也是我勸他用的,不要再用多骨和泥味重的鯇魚了。當然,這只是我喜歡的味道,不一定正宗;但經過多次改良,加上熬個濃魚湯底,現時的版本很對我口味。
當然,光顧「上海人家」還是必吃小籠包;怕疫情的話,大家可以打包回家吃,但我殺頭也不會這樣做,堅持即蒸即食,才能呷到那啖肉湯。上海粗炒也一樣,絕不能外賣,但老闆炒這個麵水準有點飄忽,有時麵炒得很好,但調味較淡,有時鑊氣十足,但把麵炒斷了,要再多練習。

8) 光顧「上海人家」還是必吃小籠包;怕疫情的話,大家可以打包回家吃,但我殺頭也不會這樣做,堅持即蒸即食,才能呷到那啖肉湯。

9) 上海粗炒也絕不能外賣,但老闆炒這個麵水準有點飄忽,有時麵炒得很好,但調味較淡,有時鑊氣十足,但把麵炒斷了,要再多練習。
閱讀(4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