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eblog >  上師駕到 >  觀察末法眾生相‧洞悉學佛好時機(一)

陳果齊

陳果齊,原名陳漢榮。曾任刑事偵緝警長,期間遇見不少奇異個案,於八四年辭職全身投入鑽研人生命理哲學、玄學,尤其是佛學。九五年間由正統藏傳佛教南卡官促法系之法系主持人吉巴活佛正式封陳果齊為「貝瑪迦密典正寧波車」之殊聖寶上師之法位。
觀察末法眾生相‧洞悉學佛好時機(一)
發表於 13-01-2020 12:00 AM

佛陀於成道後五百年內,為正法期,在這期間,佛陀教義未失,有修行、有證果;其後一千年間,為像法期,依然有教有修行,但能證果的已很少;其後一萬年為末法期,雖然佛法仍在,但已傾向無行無證。

我們現正生存在末法時期,但千萬不要誤解末法期是指佛法沒落。所謂正法期、像法期以及末法期,只不過是指我們的生存心態,在相關情況下改變而已。

處於末法期間的眾生,有著各種特徵與狀態,這些東西就好像要築起一所末法期宮殿的橫樑與支柱一樣。這些顯著的特徵,並非單針對佛教徒,當脫下一件宗教的外衣後,其實幾乎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這些共同徵狀。暫且不談別的,讓我們的焦點先放在修行人上,看看為甚麼在末法期中無行無證。這並非針對別人或某些人,只不過是把這些徵狀分析歸納而已,大概有以下各種:

(一)惰性 - 當新事物出現時,我們十分響往,正如初接觸佛法,剎那間會很投入學習,然而,卻很快便失去興趣,無法持久。

最佳的方法,就是不斷地培養自己對這方面的興趣。

 

 

(二)智慧無法提升 - 學佛修行,主要是提升我們的智慧,以佛法為基礎,來瞭解周遭的事物,從而令生活不再被無知的執著及我周遭事物所約束,在正常而合乎情理的生活中,擁有一顆開明而清晰的心。智慧與解脫是相輔相成,只有在互為基礎下才可體會其成果。

假如在學佛修行之後,發覺被某些約束而產生煩惱時,可重新思維如何演譯佛法,以及給予我們的忠告。

(三)不重視、不維護所發的心願 - 學佛修行之初,必先有其動機,當一個正確的心願發出之後,需要時刻提醒自己。切勿因修行越久而忽略這個被深藏心底的「心願」。

學佛修行,是要在任何順境與逆境中,都不忘培植這個心願,令它不斷茁壯,這才會有日後的成果。

 

 

(四)生活習性不協調 - 戒律是我們最佳的保障,這些指標並非給予我們額外的束縛,只不過保障我們免再生起另一些惡因。因為我們自出娘胎之後,一切行為已受別人和環境引導及支配下成為慣性。而這些慣性會讓自己在不同背景下成長,並有著各種差異的習慣,最後自己亦弄不清誰是誰非。而「戒律」正好是佛陀給予我們如何建立一個正常而合理的生活指引。以戒為師,亦是佛陀留給我們的忠告。

(五)見地之偏差 - 見地是開啟證悟大門的鑰匙,學佛修行上的每一個環節,其實就是要鞏固我們對真理的正確見地,從而轉化習性,並非讓我們的習性來同化真理。

閱讀(8335) 網誌分類: 開示錄


昔日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