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在本欄提過到台北集訓兼旅遊時, 獲當地好友阿嘉連日陪伴招待;阿嘉是我在地球最羡慕的男人, 手機坐擁數百美女電話,雞排妹等名模他都認識—— 皆因負責活動籌劃和安排模特兒,就是他的工作。 香港有位電視台前監製,在公在私都一副「帶女大班」的模樣; 阿嘉工作性質類似,性格卻很低調,不愛喝酒, 與共事的模特兒甚至刻意保持距離。

台灣好友阿嘉,今年繼續帶製作團隊與美女模特兒來澳門,為太陽城集團坐陣出席澳門大賽車,成為龍友焦點。
剛結束的大賽車,阿嘉繼續帶他的美女兵團到澳門出騷, 同行還包括兩位戰友,包括上次在台北介紹餐廳「呷七碗」時認識的 Yuki,以及去年澳門大賽車也來過的服裝設計師Rose。今次 輪到我與昌哥在澳門做東,一定要好好招待, 包括等他們收工後遊覽各特色景點;美食更不能少, 除了以葡菜作午餐, 我們還苦思晚餐應該帶他們光顧哪一間地道飯店。
「新益」、「李家菜」等名店他們已去過,想了又想, 竟然想到海濱花園的老牌飯店「168」。這店我常去, 原因勝在平均,很多飯店一係火鍋好吃,一係小菜稱王,兩者俱佳的 在澳門不多,「168」是其中一間。此店分兩部份, 一間地舖一間閣樓,由於閣樓樓底矮又應聲, 人多很吵耳空氣又不好,所以我只坐樓底高的地舖,如果滿座, 寧願下次光顧。

在澳門,能夠做到火鍋及小菜同樣高水準的街坊飯店不多,海濱花園「168」是其中一間。

「168」分兩部分,一間地舖一間閣樓,我嫌閣樓樓底矮又應聲,空氣不好,所以只坐樓底高的地舖,如果滿座,寧願下次光顧。

台灣好友阿嘉(右)上次熱情招呼我和昌哥(左),這次輪到我們做東道主,當然也要帶他和他的團隊夥伴,試試澳門本地風味。
招待台灣來的好友們,我悉力以赴地點我所知的招牌菜: 先來一碟白灼獅蚶,雖然份量較少,但極度飽滿鮮甜,熟客都會叫, 所以很快賣光,能否吃到看緣份(當然也可以在訂座時預留)。 魚獲供應正常的時候,此店經常買些紅鬚海蝦返舖頭賣, 遺憾這天無貨,只能點些養花竹蝦,勝在大大隻,還是有基本水準, 不會像養草蝦般味如嚼蠟。
這店亦有一度魚鮮很多熟客點,就是煎馬頭魚, 這種魚用來蒸不算滑,煎封是較適合製法,皮脆肉嫩, 我與朋友光顧必點。當晚由於要留肚吃火鍋, 無法讓台灣朋友吃其他招牌小菜,但又想介紹給大家: 與我亦師亦友的空手道師範新哥,光顧「168」最愛吃煎藕餅, 外層金黃、肉厚而且爆汁,無論賣相與味道俱佳。
在澳門,飯店與粉麵店亦流行供應炸鯪魚球, 但多數賣蘸米通的版本, 反樸歸真的普通炸鯪魚球反而較少店舖供應。「168」 的炸鯪魚球最合我心水,炸得漲卜卜的,鯪魚餡又足料,餸酒一流。 不點鍋物的日子,我們也會吃炒粉麵,上次在皇朝高級食府「天潮」 ,試過重芝麻的豉油皇炒麵,回味至今;早前請「168」 師傅效法試做,滋味都有七分像。

先來一碟白灼獅蚶,雖然份量較少,但極度飽滿鮮甜,熟客都會叫,所以很快賣光,能否吃到看緣份。

光顧當晚遺憾沒有紅鬚海蝦返貨,只能點些養花竹蝦,勝在大大隻,還是有基本水準,不會像養草蝦般味如嚼蠟。

這店亦有一度魚鮮很多熟客點,就是煎馬頭魚,這種魚用來蒸不算滑,煎封是較適合製法,皮脆肉嫩,我與朋友光顧必點。
「168」小菜做得不錯,至於招牌豬骨煲的水準,更是同業難以相 比。豬骨煲有幾款,我最愛胡椒雞腳骨煲,而且標明要重胡椒, 取其更辛辣香口;由於用來招待海外朋友, 我還請事頭婆用傳統瓦煲,風味更佳, 與台灣冬天流行吃的薑母鴨鍋,有點類似。
上桌之時,豬骨與雞腳把瓦煲滿滿塞爆,連蓋也撐起了, 待熱湯滾起,先勺出來喝它一碗,濃得漿在唇上, 已經像吃日本拉麵的豬骨湯濃度。三位台灣朋友一邊吃骨喝湯, 一邊問那麼多澳門人留台工作,為甚麼沒有把這煲帶到台灣開店? 其實我相信當地是有賣澳門豬骨煲的店,只是未必很流行, 這次他們驚悉其滋味,回台灣之後應該會搜索出來光顧。
豬骨吃得差不多,又點了一些配料,全部都是我吃過、 覺得新鮮或有特色的,包括飽滿鮮甜的生蠔、連肥膏的鵝腸、 該店自製手打墨魚丸、切得厚身又洗得乾淨的豬腰片等。 眾人雖然捧腹說飽,卻又不能自拔地繼續灼配料吃;到最後, 再由小弟操刀,製作取經日本鍋物「雜炊」的豬骨濃湯粥, 作完美總結。看見他們用餐後滿足的表情,是我們的榮幸。

「168」的煎藕餅,外層金黃、肉厚而且爆汁,賣相與味道俱佳。

澳門飯店常供應米通鯪魚球,我不太喜歡;「168」的炸鯪魚球回歸基本版,反而合我心水,炸得漲卜卜的,鯪魚餡又足料,餸酒一流。

上次在皇朝高級食府「天潮」,試過重芝麻的豉油皇炒麵,回味至今;早前請「168」師傅效法試做,滋味都有七分像。

「168」的胡椒雞腳骨煲,不單超級足料,豬骨湯的濃郁程度,更加直逼日本拉麵的湯底,別店難求。

豬骨吃得差不多,又點了一些配料,全部都是我吃過、覺得新鮮或有特色的,包括飽滿鮮甜的生蠔、連肥膏的鵝腸等。
閱讀(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