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嗜辣,也算吃得很辣,但我要直到去年、才首次前往四川成都朝聖,實在很遲。記得當地吃麻辣火鍋,我要求店員給我們原裝辣度的湯底,不用遷就,店員殺頭也不肯,勢要我們減辣;最後我半開玩笑、走到她落單的電腦親自按鍵。原裝麻辣湯底果然猛料,一呷入魂,感覺很爽。
返到港澳,近年多了四川及重慶的著名連鎖餐廳落戶, 我也會留意一些不起眼的小店,為吃到正宗辣菜張羅。 最近好友老朱告知,康公廟前地新開一間川菜店據聞不錯, 本來已想試,後來才知道此店是我一位朋友有份投資, 更要訂位捧場,要求只有一個:正宗四川口味、毋須遷就。

最近好友老朱告知,康公廟前地新開了一間川菜店評語不錯,本來已經想試,後來知道此店是我一位朋友有份投資,立即訂位捧場。

小店名「麻辣誘惑」,在康公廟前地街角,店面極細,同時招呼十五、六個顧客是極限,老闆直言靠堂食做不住,靠接外賣苦苦經營。

掌廚多年也開過餐廳的四川人小張,一度想來澳門賭場做「扒仔」,事有湊巧認識了幾位年輕人,結果變成搞餐廳,再靠廚藝闖天下。
小店名「麻辣誘惑」,在康公廟前地街角,面積極細,同時招呼十五 、六個顧客已是極限。幾位老闆都是年輕人, 他們直言靠堂食做不住,幸好周邊大型酒店有十六浦、細酒店也不少 ,接些外賣單才不致蝕本;而能夠吸引周邊內地旅客捧場, 靠的就是該店靈魂、四川廚師小張的手藝。
他們認識小張的過程真有趣。「 我們是在某酒店的川菜館外認識小張,當時他計劃來澳門做賭場『 扒仔』,故視察環境。他說自己入廚多年,也開過餐廳, 際遇大起大落。我們剛好有意搞飲食,請小張來煮一餐, 發覺他果然有料,於是勸他別做『扒仔』了, 與我們組個團隊開餐館。我們計劃,是以康公廟店做試點, 靠價廉物美打響名堂,便開分店。」
就試試小張手藝。第一度不是川菜, 而是在內地火熱到成為產業鏈的小龍蝦。這度菜最多旅客點外賣, 分蒜香和麻辣兩種口味。首次吃小龍蝦是在產地湖北武漢, 口感雖然惹味,但因為驚橫紋肌溶解症,始終有保留; 直至近年返大陸多,被朋友同化了我,開始喜歡吃。「麻辣誘惑」 小龍蝦是正宗內地口味,我較愛麻辣汁,把蝦剝了殼蘸來吃, 更入味。

餐牌以川菜為主,因店舖位處舊區租金壓力較低,價格比澳門同類川菜館便宜。

當晚第一度菜不是川菜,而是熱爆內地的小龍蝦,該店供應蒜香和麻辣兩種口味,很多住在附近酒店的旅客會來外賣買走。

口水雞不算很辣,但十分入味。老闆稱為做好這度菜,選用成本較高的優質冰鮮雞,很有誠意。
之後開始試試小張的川菜手藝。口水雞是任何川菜館都有的菜式, 有些人覺得它辣,以為味道間間差不多,但認真用味蕾比較, 始終吃得出。要稱讚小張的口水雞,辣不算辣,卻是我近年吃過最入 味的。老闆稱為做好這度菜,選用成本較高的優質冰鮮雞, 不會吃到雪味和霉霉口感,很有誠意。
另一度家常川菜乾煸四季豆更精彩—— 怎樣可以煮到豆的外層是完全乾的、又香又脆的, 但吃下去每夥豆又濕又爆汁?這是我吃過同類菜式中做得最好的; 有些廚師,賣鮑參翅肚這些賺錢菜式才肯花功夫, 坦白講煮碟四季豆賣得幾多錢?偏偏每啖都食出心機和手藝, 我強烈推薦。
再來是酸菜魚和水煮魚,兩者均選用鱸魚,魚骨較少,水準是不俗的 ;據知該店所用的辣椒、香料以至酸菜等, 都是去中山的批發市場搜羅。但坦白說, 如果與澳門另一間我很喜歡的川菜小店「辣四方」比較, 這兩度菜我較喜歡後者的出品;小張為此抗議, 我朋友的太太是重慶人,常吃川菜,她也說「麻辣誘惑」 的版本較近似當地,真係各有捧場客。
吃了兩度魚,要吃點肉了,拜託小張炒碟回鍋肉我們試試。 席間有朋友覺得味道比較鹹,我們一眾壯漢用來餸啤酒, 則覺得剛好,還特意盛碗白飯來餸。吃了回鍋肉和白飯, 明明已經飽,小張此時才端出一碗重慶小麵,還說是他招牌菜, 再飽也要來一碗。

另一度家常川菜乾煸四季豆也十分精彩,可以煮到豆的外層是完全乾的、又香又脆的,但吃下去每夥豆又濕又多汁。

酸菜魚和水煮魚均用鱸魚,魚骨較少,朋友的內地太太她兩度菜是真正當地口味。
重慶小麵與擔擔麵一樣,都是每家每戶都會做、但配方及味道總會不 同的主食,我在內地吃過一些小麵,上面滿佈紅油,感覺很肥膩; 小張的版本相對沒那麼油膩和辛辣, 而值得一讚的是麵條做得很有咬口, 水準是能吸引我特意來吃的級數。
這晚我原本為猛烈的辛辣而來,然而「麻辣誘惑」 的風格並不是這樣,你能吃出感覺很正宗、有辣香的菜式, 但實際上每度菜也是小辣程度,不會吃到你滿頭大汗地離開。 餐牌毋疑是大路,但能夠做得好也不易,加上舊區租金壓力較低, 價格比同類川菜館便宜,是值得一試的小店。

回鍋肉味道比較鹹,但我們點來餸啤酒則覺得剛好,用來餸飯更佳。

重慶小麵夠香辣,又不會過份油膩,值得一讚的是麵條做得很有咬口。
閱讀(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