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原來可以這樣的演出! 看《鏡海魂》有感 (下) 文 : 韋 然
《鏡海魂》原為澳門女作家穆欣欣所編寫的一齣近代京劇作品。故事述說一段澳門的真實歷史事件。165年前,葡萄牙第79任澳門總督亞馬勒爲擴張己國勢力、占據地盤,在龍田村毀田地、强拆房屋、踏平祖墳,激起民憤。爲保家園,龍田村民沈志亮爲首的村民與葡兵發生衝突,沈志亮更刺殺了亞馬勒。穿插其中,是一段中葡混血兒若蓮與沈志亮的愛情線。其後沈志亮自首,清政府在葡方壓力下將沈志亮斬首。
粵劇版的《鏡海魂》改由李新華編劇,但故事骨架、舞台布影、舞蹈編排、仍是以穆欣欣所編寫作為主幹,而舞臺上之鋪陳,基本上還是以京劇版為藍本,只是由京劇改為粵劇,由國語改為粵語演出。
事實上,粵劇版的《鏡海魂》是比京劇版的來得更親切。畢竟澳門是粵語地區,在澳門講京腔,始終有一點格格不入的感覺。粵語版的服飾設計也比京劇版的來得更好看,更巧妙的將完全不美麗的清裝男服也化為亮麗又不跨張的舞台服,又保留了清人有辮子的事實。舞台上,又以澳門的大三巴、中葡建築、海岸農田、大炮台簡約美化 ,讓大家感受到了澳門的獨有風情,也比京劇版的舞台布置之鄉土呢來得更有舞台藝術感。
粵劇版的音樂,也非常豐富,既有少不了的粵劇正宗的唱腔、也有新寫的弦樂引子,更有童謠、鹹水歌和南音的說唱、而劇中選用的小曲,非常流行曲。以黎小田作曲的《換到千般恨》化身為劇中的重點小曲,也是明智之選.,讓大家聽來耳熟。黎小田的歌曲,小調味道濃郁,化作粵劇小調,效果就十分之好。而劇中選唱的童謠《氹氹 轉》,則是由筆者作曲、而此曲的歌詞,也是由筆者重新編寫,而歌曲有幸廣泛傳唱,成為傳唱度最廣的現代版《氹氹轉》歌曲版之一。日後此劇若有機會重演,如果都可以註明劇中選曲的作者,以及註明粵語版鏡海魂的原作者,會是一個更好的尊重。是次的場刊,都沒有這一些資料呢!
嚴格來說,粵劇版的《鏡海魂》是一齣有中國特色、有粵劇原素的音樂話劇Musical,而非原原全全的傳統粵劇。但以這一種模式去演出,讓普通大眾及年青新一代也不抗拒粵劇,也是很有意思。第一次看同類型新篇粵劇的演出,感覺確很舒服。原來粵語也是可以這樣演出的。
當然,佛山李淑勤及澳門朱振華的演出,均極得出色,特別是李淑勸演的中葡混血兒若蓮,真教人一看便要成為她的鐵粉。
其實,我不是一個粵劇專家,只能說我是一個新鮮出爐的邊沿粵劇小粉絲。個人總覺得粵劇的造手、武打、說唱、唸白都非常有藝術感、是一種很抽象又實在的藝術。台上方圓數十尺,天下就可以盡置其中,台上三數人,也就可以化作萬馬千兵,手上一枝竹,就可以飛馳萬千里,真是神奇。
粵劇悅劇,真神奇又好看。
再者,把澳劇結合西洋劇,晉身為現代化舞台音樂劇,是不是一個未來粵劇的新方向呢!?

閱讀(11579) 網誌分類: 生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