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菜」是我在本欄介紹的第一間食府,此店源出濠江老店「美加」,煲仔菜、咖喱及椒鹽類小菜尤其出色。在「美加」傳人洲哥領導下,「李家菜」這幾年新增了很多上得大枱的精緻菜式;每逢宴客,我經常選址其筷子基總店,由洲哥發辨,自己再給些意見,基本上有驚喜無失望。
此店多年來被米芝蓮列入「街頭小吃」,我一直深感奇怪, 明明是正宗粵菜館,點會同賣肉切酥的手信店「晃記」、 賣大菜糕的士多「莫義記」歸在同一類?不摘星也應該歸類為「 車胎人美食」吧!早前米芝蓮公佈19年名單,「李家菜」 竟不在榜上,惹得本人以及該店粉絲極為憤怒。
然而洲哥對食物質素的追求令我深感敬佩:過去一段日子, 他默默為皇朝新店「李家宴」做準備,此店是「李家菜」升級版, 菜式基本上擺脫「美加」影子,洲哥對我說, 李家菜雖不算中國傳統菜系,卻是他與廚房班底合力鑽研,務求提供 更優質、更顯廚藝的粵菜,令我極為期待。
望穿秋水,終於等到「李家宴」試業,試試洲哥發辨的粵菜Omak ase。話晒在皇朝區開店, 裝修與筷子基總店的街坊格局完全不同,有氣派得多, 服務也大為提升,經理和店員全部「做開大場」,有禮親切細心。
當晚飯局星光燿燿,包括博彩業猛人光哥、「博彩力量」兄弟, 從事地區工作的政界名人勝哥,大家邊飲邊傾,十分愉快。 盛宴由頭盆「家宴八彩碟」開始,小食一同上桌,部分在「李家菜」 本店亦有提供,好像山藥卷、蕃茄仔等,但味道更細緻, 亦加添了醉雞這些蘇杭小吃。

籌備多時的「李家宴」試業,地點就在皇朝區教業中學對面,新店裝修與筷子基總店的街坊格局完全不同,有氣派得多,服務也大為提升。

當晚飯局星光燿燿,包括博彩業猛人光哥、「博彩力量」兄弟,從事地區工作的政界名人勝哥,大家邊飲邊傾,十分愉快。

盛宴由頭盆「家宴八彩碟」開始,小食一同上桌,甚有氣派。
第一度菜「白雪藏鮮」,我已經非常喜歡:菜式上桌時白濛濛一片, 惟用湯匙撥開蛋白片,裡面全是海鮮,包括海蝦球、 帶子片和象拔蚌等。這度菜的形容為賽螃蟹的豪華版, 絕對是老少咸宜、又能餸飯的菜式。
接着是「雨石花枝筒」,上桌時侍應拿着一杯花雕, 沿鍋蓋邊緩緩倒下,烈酒鑽入鍋裡滋滋聲響,未幾一揭起蓋, 蒸氣及花雕香味同時噴出,好香呀!花枝卷在熱石上乾煎保持溫度, 調味上又加入點點花椒,令清淡鮮甜的花枝添上一些惹味, 這度菜又是色香味俱全的表現。
「黑蒜炒黑毛豬肉」,表面上無之前兩度菜那麼多花臣, 但簡簡單單的同時,無論汁醬調味以至豬肉食材也是上乘。 連吃幾度菜,來點湯水,每人一盅「海底椰燉鱷魚肉」, 近期天氣冷,喉嚨不是乾涸就是痰多,鱷魚肉、 海底椰和川貝對我這類氣管敏感的人有食療效用,味道清甜。

第一度菜「白雪藏鮮」,我已經非常喜歡:蛋白片蓋着的全是海鮮,包括海蝦球、帶子片和象拔蚌等,是賽螃蟹的豪華版,老少咸宜。

「雨石花枝筒」有花雕和花椒香味,花枝卷在熱石上乾煎保持溫度,色香味俱全。

「黑蒜炒黑毛豬肉」,表面上無之前兩度菜那麼多花臣,但簡簡單單的同時,無論汁醬調味以至豬肉食材也是上乘。
在「李家菜」筷子基總店,我每次都點清遠農家雞, 好味到骨都啜埋,這次光顧升級版的「李家宴」,首次試「 農家清燉雞」。坦白說,我還是較喜歡前者, 畢竟燉雞很難保持雞肉嫩滑的,但!如果不怕肥的話, 儘管暢飲上碟時的雞湯雞汁吧!又濃又甜,用來撈白飯吃也是一流。
當晚我們全圍大男人,菜式多肉少菜,還加了一度女士不吃的菜式— —「古法燜竹鼠」!洲哥說,吃竹鼠在廣西相當盛行, 廚藝技巧也不少,包括要以禾桿草燒鼠皮等,「李家宴」 正是從當地入貨,細節也做足。竹鼠吃起來有點像吃豬手, 啖啖骨膠原,肉味又比豬手更濃,好吃。
接下來還是吃肉,每人一件「太嫲骨」。 這度菜是洲哥屋企用來宴客的家常菜,烹調手工繁複, 豬肋骨只選肉質最好的部位。以刀叉鋸來吃,又稔又酥香, 超級好吃!洲哥坦言,這度菜要長期保持供應很有難度, 但為了打響新店名堂,他已經與肉檔傾好, 亦不介意花工夫做這度菜。

近期天氣冷,喉嚨不是乾涸就是痰多,來一盅「海底椰燉鱷魚肉」,鱷魚肉、海底椰和川貝對氣管敏感有食療效用,湯水味道也清甜。

首次試「農家清燉雞」,發現最不能錯過是伴碟的雞湯雞汁,又濃又甜,不怕肥的話用來撈白飯吃一流。

「古法燜竹鼠」是廣西流行菜式,「李家宴」正是從當地入貨,細節也做足。竹鼠吃起來有點像吃豬手,啖啖骨膠原,肉味又比豬手更濃。

「太嫲骨」是洲哥用來宴客的家常菜,烹調手工繁複,豬肋骨只選肉質最好的部位。以刀叉鋸來吃,又稔又酥香,超級好吃!
當晚吃了很多美味又精緻的菜式,沒料到最後上桌的「 鮑魚海鮮炒飯」,也能給我極大驚喜——點做到飯粒咁乾身、 咁夠味、攤凍了都咁好食?當然唔係《食神》話齋「用冷飯炒」 咁簡單。大廚先熬魚湯來蒸飯,令飯粒索滿魚湯蒸氣,攤到乾身才加 海鮮炒,炒飯也如此花工夫,服了!
早前我還對米芝蓮的評審標準大感質疑,亦戥好友洲哥不值; 直至試過「李家宴」各款新菜式,令我想起「我自求我道」這句話。 做好自己,食客的眼睛總是雪亮的。

最後上桌的「鮑魚海鮮炒飯」,給我極大驚喜:大廚先熬魚湯來蒸飯,飯粒索滿魚湯蒸氣,攤到乾身才加海鮮炒,炒飯也如此花工夫,服了!
閱讀(7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