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功德是甚麼?有部分人則如此作答,例如:捐錢,贈人財物,做善事,修寺布施等等...。
其實以上所講,的而且確是造福別人,發善心,但這可能是「修福」,而並不可稱為功德,首先筆者跟大家講講甚麼是功。在日常生活及行持之中,能夠做到及明白了解人之真如本性,並且懂得把自己的真如本性,適當地應用於實際生活上,當面對任何人及任何事情,在態度上必須要謙下,然後運用自性來建立起一切事物與現象之解釋,久而久之,把以上各種經驗與體驗累積下來,這就是謂之「功」。

何謂「德」,首先必須做到面對一切事,均以一個平等無別之心來面對,並且無論在內心抑或在行動上,都能夠不被慾念所牽引,故此在身邊所出現的一切景象事物都不執著不貪戀,能夠做到以上基本的法則,並且能把它累積下來,久而久之,就稱之謂「德」。
所以相信大家看了以上的概念後,大致明白功德究竟是指甚麼,因為「功德」這個名詞所包括之範圍是相當廣泛,所以長久以來人們便把修福的行徑,指為「功德」,其實嚴格來說,修福只不過是功德的一小部分而已。
樂善好施‧除輕視心
在修佛的觀點來說,若要修至佛之境界,基本上要從修持及實踐累積起功德,在功德聚集之過程中,由於對面前一一之景象及事物,而引發無窮之智慧,從自性中,所燃點心智慧火焰,一直帶領及指引我們走向成佛之道,這正如我們經常所講的慣用說話一樣。
「菩提究竟何處覓,應從自性心內求。若向外求非佛法,勸君依此早修行。」
但是我們發覺很多人,由於對功德之本來意義了解未深,把那修福之行徑就當作功德,只知道憑著布施等事就是修行功德,在實際上依然保留著人我之別,處事上有著傲慢之心,對一切善大知識存有輕視之心,試問如此修行可到佛之境界嗎?

但筆者並非說修福不好,能夠發一顆善心布施及幫助別人,於現今之社會上,可說是非常難得,最低限度,假如此人都有這個助人之心,社會上亦有不少人受益,每一個人都能做好事,即換言之是結下善業,將來必獲善果,但是善果亦非永恆,對於要真正解脫生死,超脫煩惱尚有一大段路。
若然大家真的想要積功德的話,不妨參考筆者所講有關功德的真正意義,這並非我個人的如是說,相信過往及現今之大德亦如是說。這是從浩瀚無際的佛法修行中體驗出來。
閱讀(23998) 網誌分類: 開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