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幾期和大家分享過如何更有效地整理家中的雜物,當中提及到收納的概念「捨、隱、見、續」,先把所有東西也拿出進行篩選分類是否保留、循環再用、賣給二手店或是「捨」棄,並且按不同的用途、大小、形狀等並決定擺放的位置。要打造出整潔的家居必須要有足夠的儲物櫃,在裝飾設計時也要首先考慮,儲物的空間也有「隱」藏及可讓人看「見」的展示櫃兩大類,兩者的比例7:3 為最好,而展示櫃的物品也須按照空間場所等分類、歸納才不會讓人感覺凌亂,必要時配合一些小工具如盒子等來幫忙分類整理,便可能打造出整潔的空間。如果看了前幾期的文章相信你家中的雜物也已經處理妥當,但需把這樣的整理延「續」下去才不枉費之前的功夫,所以有規律的整理習慣及持久維持,才能有效地把整潔的空間持續。

為自己訂下一個打掃的計劃,例如每天花 15 分鐘整理桌面、一個星期整理個櫃子、一個月整理好一個房間及每半年來一次大掃除等等,讓所有物品不僅收得整齊,也能保存乾淨。然而也明白對於忙碌的香港人來說,有時間不如多休息一下的心態來說,不妨請個鐘點工人幫手,你只需要努力收拾第一次作好分類便安排鐘點一個星期來1-2次按著你的規律來收拾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久不久也需要從新編排及整理物件的擺放位置,因為生活每天也在改變總有新買回來的東西,如果沒有按著個人的喜好重新整理一下也是白費功夫。另外有不少人對收拾的工作做得很好,但卻常常忽略擺放的位置或是否容易拿取,大家要明白收納的原則除了要造到整潔之餘更重要的是更方便自己日常生活,若是這樣相信沒多久就會因為不易取,好不容易收好的空間馬上就又亂了。

所以先按不同物品分類好使用區域後,再按照使用頻率來決定它的位置,例如把經常或每天也使用的物件放置在儲物空間的中層、如果是隔幾天便會使用的可放在中下層的位置、較少使用或較重的物品則放在最下層的位置,而較輕的物品可放在最頂層的位置,依照這個準則處理,既合符人體工學又可更清楚容易的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更可減少需要重新整理的物品,只需要每次用完放回原位及定時清潔一下便可,這樣便可有效的把家居保持續整潔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