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blogger形式在網上撰寫本欄,只是非常間中才會於《東周刊》發表食評。近日,感覺升了一個小呢──話說公司每年都會籌備一兩次有關澳門吃喝玩樂的旅遊書仔,隨《東周刊》附送;據知每逢出旅遊書仔,該期周刊銷量都會特別好,真的有不少人會按書仔介紹到澳門玩。
早前,收到廣告部大佬Ivan哥來電,告知2018旅遊書仔將會邀請小弟擔任嘉賓,介紹部分心水食店,而且還會拍片在東周網播出,感覺受寵若驚。廣告部對於旅遊書的製作,極為認真專業,很早與我緊密溝通,定出要拍攝的食店、菜式和拍攝先後次序,分鏡和劇本也預早傳給我。
由於食店介紹只是佔整本旅遊書仔其中一部分,我只能挑選六間心水餐廳親自造訪推介,當真費煞思量:首先,我排除了酒店餐廳,他們已經有充足的資源做宣傳了;幾經考慮,我才揀到六間自己常去、與老闆極為友好,而且隱藏在非旅遊區、我的介紹或者吸引到讀者前往的餐廳。
期待已久的拍攝,日前終於到了:香港攝製隊當日清早便搭船來澳門,會合小弟進行「一日跑六場」的艱章任務。我們第一間拍的,是位於祐漢街市附近的「水門泰國食館」,老闆Joe哥早上九時便叫齊廚師返舖,煮出海南雞、豬血湯豬雜粉、煎蠔餅,以及我最愛的天堂蝦四度招牌菜。

有幸為今年《東周刊》旅遊書推介心水食肆及參與拍攝。第一站拍攝祐漢街市附近的「水門泰國食館」,攝製隊的規模與專業,令老闆Joe哥十分驚喜。
Joe哥看見攝製隊自備燈光,以及多部用作拍相拍片的專業器材,詫異地對我說「科公子,原來今次咁大陣仗架?」坦白說,見到攝製隊如此專業,我都不禁打醒精神,埋頭睇分鏡、背對白。我入行做傳媒行業,是加入香港有線電視體育台擔任節目主持,這段經歷令我對公眾及對鏡頭說話會比一般人流暢,但畢竟已經轉型多年,還是難免有少少NG。
大概一小時多點拍完泰國菜,大家一邊收拾器材,一邊試試極為辛辣的天堂蝦刺身,眾人辣到伸脷,反而抖擻精神,隨之轉到第二間食肆、黑沙環保利達的「上海人家」。大家繞過住宅、穿過公園才步到這小店,難怪監製也說「真係唔係旅遊區…若非你介紹,旅客怎會尋得到來?」是的,讓更多人吃到澳門真真正正的道地美食,就是我的原意。
來自上海的肥老闆及老闆娘,雖然第一次做訪問,卻也高度配合我們;小籠包即叫即包,讓攝影師及cam man拍攝製作步驟。在這裡吃小籠包,我最愛攤凍一點點後,一整粒放進口裡,讓高湯和肉汁在口裡大爆發。我把這個吃法告知監製──捉蟲了,他想從不同角度,拍攝我一口吃掉小籠包的滋味樣子,加上分鏡及試位,單計此鏡頭我已經吃掉一籠包。

第二間食肆是黑沙環保利達的「上海人家」。監製說「真係唔係旅遊區…若非你介紹,旅客怎會尋得到來?」是的,讓更多人吃到澳門真真正正的道地美食,就是我的目的。

來自上海的肥老闆及老闆娘,雖然第一次做訪問,卻也高度配合我們;小籠包即叫即包,攝影師及camera man拍攝製作步驟。
時間極急趕下,我們匆匆趕到第三站「新益美食」。是的,這間店早已揚名中港澳,連謝霆鋒拍飲食節目也來這裡取景,人氣毋庸置疑;但我與老闆肥仔俠實在太熟,這種難得的拍攝機會,我真心想與好友分享。當日介紹的「千奇米酒雞」、「黑口黑面」及「寧可我負天下人」等,不單充滿新益專出古怪菜名的特色,也是我與友人宵夜的心水選擇。
肥仔俠做慣訪問,出鏡表現隨時比小弟還好,加上監製容許我們邊飲紅酒邊傾,輕輕鬆鬆下拍攝反而很快完成。連跑三站,大家留在新益休息和食晏。坦白說,每次幫襯都是晚飯或宵夜,我真的不知此店有午市,而且生意滔滔。肥仔俠讓客人任飲例湯及咖啡,十分受午市客人歡迎。

第三站拍攝「新益美食」。老闆肥仔俠做慣訪問,出鏡表現隨時比小弟還好,加上監製容許我們邊飲紅酒邊傾,輕輕鬆鬆下拍攝反而很快完成。

連跑三站後,與香港攝製隊留在新益休息和食晏。此店我晚飯及宵夜時段常來,吃午餐是第一次。
第四站是「李家菜」筷子基店。此店多次入圍米芝蓮,其實也是不需要小弟做宣傳,但與新益情況一樣,我與該店老闆洲哥太熟,不好不介紹;另一個原因,是我想更多人知道此店有許多既特色、又美味的私房菜可供預訂。咖喱牛雜煲、古法鮮羊腩煲等,早已預備好供我們拍攝──弊!我竟忘記請洲哥準備新招牌菜秘製黃花魚供我們拍攝介紹,十分遺憾。
離開「李家菜」已經是下午五時許,幸好踏入春天,日頭時間比較長,我們趕到去第五站「Beer Temple」時,仍然有足夠日光讓我們拍外景。該店總經理榮少是我兄弟,拍攝期間我們又是邊飲邊傾,過程很順利。擴張後的「Beer Temple」我早幾期已經介紹過,以手工啤酒、餸酒小食及西餐作招徠,食物很有水準,就只是店舖位處瘋堂圍,有少少隔涉,希望今年旅遊書仔刊出後,會有更多旅客特意前往試試。

第四站拍攝「李家菜」筷子基店,我竟忘記請洲哥準備新招牌菜秘製黃花魚供我們拍攝介紹,十分遺憾。

春天日頭時間比較長,我們趕到去第五站「Beer Temple」時,仍然有足夠日光讓我們拍外景。
經過整天奔波,終於去到最後一間餐廳、西環湖的「田淵日本料理」。此店有日本師傅田淵坐陣,爐端燒價廉物美,加上有西灣橋及旅遊塔等美景伴食,一直是小弟心水餐廳。與「Beer Temple」一樣,該店位址也不接近景點,但我心想自己出國玩,也會特意乘車去找些地道秘店吧!當想到讀者跟着今年《東周刊》旅遊書的小弟推介,享受到精選美食,這天我與團隊的辛勞,也是相當值得。

經過整天奔波,終於去到最後一間餐廳、西環湖的「田淵日本料理」。此店有日本師傅田淵坐陣,爐端燒價廉物美,加上有西灣橋及旅遊塔等美景伴食,一直是小弟心水餐廳。

去到最後一站拍攝,小弟真的有點攰,常常忘記對白,阻大家收工,實在非常抱歉。

一日拍六間店舖,雖然有點急趕和辛苦,但當想到讀者跟着今年《東周刊》旅遊書的小弟推介,享受到精選美食,這天我與團隊的辛勞,也是相當值得。
閱讀(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