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eblog >  喜樂人生 >  看《紅絲錯》和《雙槍陸文龍》的驚與喜

韋然

文化人、邊沿音樂人、兒歌之父、另類音樂教父、知名音樂作品有《小明上廣州》、《何家小雞何家猜》、《我向你求婚》、《搖搖擺擺》、《十二隻恐龍去野餐》等,著有繪本小說《戀愛巷》、《小孩與狗》、《綠咖啡書室》、飲食書《泰昌蛋撻》、《黃花紅酒醉龍華》、漫書集《小明探阿爺》,並譜有粵語唐詩宋歌曲三百首、廣東童謠三百首、英語兒歌三百首、少兒流行兒歌三百首...
看《紅絲錯》和《雙槍陸文龍》的驚與喜
發表於 25-06-2010 07:16 PM
看《紅絲錯》和《雙槍陸文龍》的驚與喜 說說笑笑談談改良粵劇的河蟹論 韋然 早陣子過江到澳門看了二齣第二十一屆澳門藝術節中的重點粵劇劇目 : 一齣是新派改良粵劇《紅絲錯》,而另一齣是兒童粵劇《雙槍陸文龍》,既驚且喜。 粵劇由不為現代人重視到成為澳門藝術節的重點節目,不能不說是拜傳統粵劇成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光環所賜。 由澳門粵劇曲藝總會策劃演出,彭熾權、蔡法聯合導演的《紅絲錯》,並非老一輩朋友所看的傳統粵劇,而是一齣改良了的新派粵劇 新派粵劇的優點,是演出的時間短了,音樂華彩了,也少了造手、功架, 同時,演出的舞台語言,是外國音樂劇模式的。 就以《紅絲錯》為例,開幕的走場,又以合唱團把劇情在過場中唱出來,都是西洋的,而佈景方面也現代化起來,以多媒體、幻燈片之照片出現,似是一個唱粵曲的西洋歌劇。 其實,粵劇一直在變。清未民初,粵劇大量加入「西樂拍和」,小提琴、鋼琴、結他、低音大提琴,一一被粵劇的朋友引用,早年還有鋼琴。 任白年代,唐滌生在粵劇之中,大量引入新撰或舊有之各地小曲,為傳統粵劇注入新元素,得到了觀眾熱烈的歡迎。 紅絲錯的河蟹哲學 《紅絲錯》的改良法,是以西洋的方法去煮中餐,故事,也不複雜. 故事說章員外為家中大女兒榴月選婿,覓到官宦人家薛春林,其八字與榴月相合、遂要求薛春林在高中金榜後迎娶佳人。惟榴月早與府中的私墊先生張秋人早互生情愫。二小姐榴花熱心熱腸,有心成全姐姐與張先生的好事,因而夜闖書房,欲令薛春林知難而退。誰料兩人一見鍾情,陰差陽錯,共度春宵,薛上京趕考後,榴花更懷身孕,家人誤張秋人就是禍端,秋生無奈帶榴花帶回家中產子。薛春林高中回鄉,主審張秋生,終發覺錯中是對,錯將榴花作榴月,榴月秋生、榴花香林錯繫紅絲成美眷。 因些時間緊逼,各演員未能發揮粵劇之功架,可原諒也。陳詠儀之演出,嬌稍可人,唱功亦佳,將紅線女腔及任冰兒腔化為已用,獨成詠儀腔。曾小敏之唱功亦佳,只是純女姐腔,未能創出自已的風格。 全場最搶鏡的,是鄧奕生演出的劉半仙,恢諧得意,也看得出一個高手能以短短的幾分鐘演出,就可以贏盡眾人之稱譽,全靠是多年來的努力成果,鄧奕生真不愧為高手之中的老手。 雙槍陸文龍的少年功架 相比之下,由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青少年粵劇培訓班演出,麥穗秀導演的兒童《雙槍陸文龍》,倒是一齣功架十足,鑼鼓咚咚、聲藝俱備、有文有武、有唱有造手、文場武場,排場十足,教人驚艷。各孩子的落力演出,雖偶有失手,但還是可原諒的。 這一個齣目的演出, 能有如此成績,真教人老懷安慰,也令人覺得粵劇,是還有希望的。 話雖如此,但見入場的觀眾,絕大多數都是上了年紀一輩,青少年、以至中年觀眾也不多,這問題,倒是嚴重。 有劇目而欠年青的觀眾,是乎意味著粵劇真的老化了,不會是年青人的一杯茶 ? 真的,在《雙槍陸文龍》和《紅絲錯》我們都看出了粵劇是有希望的,但同時間,心底也是滿懷感嘆。粵劇的下一步,是要如何的走。 在演出改革之時,大家也真的是需要考慮一下如何去教育觀眾,也要團結粤劇曲藝界團體和粤劇曲藝愛好者,共同努力去推動粤劇曲藝活動。

閱讀(6873) 網誌分類: 劇評


昔日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