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喀莎,29歲,剛從北部大城市來到索維拉。
說來有趣,撮合我們認識的是一個來我家住了兩天的客人,她從卡薩布蘭卡坐長途巴士來小鎮,跟喀莎鄰座,兩人年紀相若,車上七小時說了無數的話。這客人臨走前把我們的臉書名字給了對方,說:「希望你們會成為好朋友。」
她告訴我,這摩洛哥女孩離開原來的城市是因為失戀,她在這鎮上一個朋友都沒有。
喀莎跟大部份人想像中的摩洛哥女人不同,見面那天她穿着卡其色的短袖連身裙出現,打扮氣質像法國人,抽起煙來更像。她是典型在西方文化中長大的新一代,有兩個碩士學位,不戴頭巾不穿長袍,手袋之外有個電腦公事包。她沒說爸爸和哥哥做什麼工作,只說職位很好,媽媽是教師迫着她自小用功法文,所以她的法文底子比阿拉伯文好。
我們沒代溝,什麼都談,沒多久便談到愛情。
喀莎說和剛分手的男友交往了八年,很愛他,但他遲遲不求婚,最後是她要求分開的。分了又很痛苦,所以恰好有人介紹這份工作便老遠跑來了,不想留在傷心地。
「八年,在摩洛哥可以拍拖八年不結婚嗎?」我問。
「不可以,但發生了。他和我一樣大,他還不想結婚。」喀莎答:「我一直受到很大壓力,爸爸媽媽也是。」
這兒是回教國家,保守一點的家庭絕對不容許子女私下結交異性朋友;開放一點的即使容許年輕人約會,女方家長也會很快便追問男方幾時提親,否則別再交往以免影響女兒聲譽。
「我們能拖了那麼久,是因為附近沒有親友,沒人天天盯着我們。」原來她和男友都是大學畢業後受聘到北部工作,在一個陌生城市認識,那兒很近歐洲,氣氛比較開放,她們是外來人沒人在意。
但她每次回家時父母都會追問她有什麼打算?自從過了二十四歲,親戚也會不時問她爸媽喀莎找到婆家沒有?都說她漂亮又本事,很多好人家歡迎她做媳婦。但她從不應約。
只是,她沒法令男友求婚。
我慢慢聽下來,明白了是什麼回事。
她們認識時彼此才二十一歲,熱戀下來曾同居一年,之後男友因職位調動搬到另一個城市去,但兩人一直很相愛,男友每逢放假便開車去回去看她,有時她也會坐車去他的城市。她說:「我們就像一起長大,男友對我好的不得了,我百分肯定他是我一生中唯一想嫁的男人。」
但八年了,男友始終不開口說娶她,她等了又等,最後才想通那是因為他們同居過了,回教徒要求妻子純潔無瑕,一旦要結婚,她並不及格。雖然那個令她不及格的男人是他。
她因為愛情犯了禁,不是好女孩。
她是回教徒,明白他的想法,她沒法迫他接受自己做妻子,只好決定不再等下去。
我看着眼前年輕的臉孔,她喝一口黑咖啡,很平靜。可以想像那雙眼睛底下藏着多少苦澀!
自由戀愛在摩洛哥是存在的,我最好的朋友珊娜便是與丈夫沙拿在海灘認識,那時她住在祖母家,有天和姐姐去行海灘遇上沙拿和朋友,一班年輕人聊起天來,這之後沙拿不管到了哪裡工作,只要有假期便跑到珊娜的祖母家去……現在他們兩個女兒已十幾歲,夫妻倆恩愛得很。
我從沒問珊娜婚前沒有任性過,她是個十分虔誠的回教徒,我看她作風應該不會。
喀莎是接受過高深教育的新女性,生活在作風保守的回教社會中,我看她的路一點不容易走。

閱讀(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