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剛過了今年的宰牲節Eid Al Adha, 在摩洛哥叫作Eid el Kabir(大節),這是回教徒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比齋戒月之後的開齋節還要大,氣氛就等如我們過年。
早在過節前十多天,鎮上的大型超級市場便在進門當眼處放了一排冷凍櫃,即是我們常在凍肉店裡看到的那種冰櫃,有大有小,讓人買回家在過節劏羊後把羊肉冰起來慢慢吃。
大街小巷突然擺滿應節用品,除了衫褲鞋襪,總有很多賣杯子的小攤檔,以前我不明白為什麼一過節便賣杯,後來才明白摩洛哥人一過節便會互相探訪,坐下來首先喝茶吃點心,所以好看的杯子很重要。但最特別的是一些只有宰羊節才出現的攤檔,就是滿街利刀和燒羊肉串的燒烤棒、小炭爐和一袋袋的炭;又或者白色的一包包粗鹽--原來當羊內臟掛在晾衣麻繩曬乾後,會先抺上粗鹽才放進冰櫃裡,那樣可儲存很久。還有──磨刀的檔口,刀匠有時候要磨到半夜。

過節前幾天,鎮尾靠近露天市集一帶便成了活羊市場。

超市冷凍櫃減價大促銷。
宰牲節的故事大家可能都聽過了,相傳他們的先知以伯謙當年在夢中得知真主叫他把兒子殺掉來顯示虔誠,他果真帶着利刀和十三歲的兒子到深山去了,但對心愛兒子下刀當然不容易,反是孝順的兒子叫爸爸不用難過,執行真主的意旨吧……,到了最後一刻,真主並沒讓以伯謙殺死兒子,利刀下的祭品給換成了一隻綿羊!
所以,從此每年這一天──回教教曆每年的十二月十日──教徒們都會在家殺羊殺牛進行獻牲,也有人把這一天叫做忠孝節。上月中看新聞報道,農業部說摩洛哥全國預計有五百多萬隻羊會用來過節,以全年生產九百萬隻牲畜計算,即是說,超過一半是為了這一天而飼養的呢!
我住在摩洛哥七年,有一年男友給我買了一隻小小的羊,我們還特地為牠買了一隻冷凍櫃,到了節日那天早上,他的兄弟帶着一隻羊來到我家天台,很快地把牠宰好掛起來;那年連同鄰居的羊一共有三塊毛茸茸的羊皮掛在天台裡,對我來說十分難忘。但試過一次便夠了,我請男友不用再給我買羊,雖然我很愛吃羊肉,但再小的羊也要吃許久啊,還有一大堆羊胃羊肺根本不曉得怎對待,還是想吃時往肉店買一點新鮮的好了。
但我現在的家從去年開始換了新鄰居,二樓搬進了我認識多年的一家人,他們宰羊節當然會買羊,又因為二樓不像我住的三樓有個大天台在屋外,所以他家的羊買回來便扛到我的天台裡!去年的一隻很安靜,今年的一隻只要附近有別的羊叫牠便叫,早晚不停的咩、咩……每當有風吹過,空氣中夾着濃濃的羊臊味。怪不得我的西方朋友很多臨近過節便出門避節去,有些留下的也跑到只住外國人的度假區,遠離殺羊前後那些聲音和氣味。

鄰居放在我家天台的羊。

專業高手上門宰羊,這一刻羊皮下已吹了氣,準備把皮脫下來。
雖然這樣,我對於本地人這個傳統大節並不像西方朋友抗拒;我感受到他們普天同慶那種喜悅氣氛,像我最好的朋友珊娜未搬往鄰埠之前,她會早兩三天做一整日的曲奇餅,用來招待訪客和送給親友,當然我也有份,每年都收到不同款式的一大碟,捧在手上親切又開心。
上星期五,二樓鄰居太太大清早已上來做準備,把我前一晚替她打掃過的天台再仔細打掃一次;我為他們把早餐桌子加了一塊紅桌布,她看了很歡喜,但桌子不夠大,他們咚隆咚隆地又搬了家中的大餐枱上來。十一點左右,男主人來敲門告訴我:「快開始了。」
我看過好幾次殺羊,像男友哥哥這鄰居請來的專業屠夫都手腳十分利落,整個過程很快,在脖子下刀放血後半個小時上下,綿羊厚厚的毛皮已被吹氣剥下來放到大膠袋裡,光脫脫的身體用粗繩綁好掛在木梯下;屠夫收工離去,鄰居太太帶着笑嘻嘻的十二歲大女兒把滿地血迹洗去……沒多久,天台回復平日的安靜,太陽下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
再過大半個小時,天台竹棚下擺好一桌沙律和飲品,空着一隻大碟在等候每年今日的主菜:燒羊肝。因為羊肝一定要新鮮才好吃,宰羊節當天大半家庭的的第一餐都會燒羊肝,做法是首先輕輕把羊肝稍燒一下讓它硬身一點,切成方粒撒上鹽和香料,然後用剪成小塊的白色網油一粒粒包好,再做成燒烤串放到小炭爐上......在中午前後的幾個小時裡,大半個摩洛哥的空氣裡都充滿着同樣的香氣。

網油串燒羊肝是地道美食。

小炭爐燒烤棒在節前最暢銷。

劏好的羊會吊着風乾,第二三天才斬件放進冰櫃。

太陽下的是用剩的網油,曬乾後才冰起來。

殺羊節第二天吃燒羊肉串。
閱讀(3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