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天鴿」襲澳,為澳門帶來無法意料的傷痛。記得當日早上,被暴風敲向睡房玻璃的震動聲弄醒,揭開窗簾一看,驚見中庭出現小漩渦,垃圾及廢物被捲起;四周街道變成河流,毗鄰大廈玻璃窗碎裂,場面儼如電影《明日之後》;在屋內亦能感受到大廈搖晃,出現暈船浪感覺。
未幾大廈電力及供水先後停頓,情況實在糟透;但從事傳媒工作,正正是要外出採訪之時。風力稍歇,立即摸黑跑二十多層樓梯落樓,我以為手上那把宣稱頂到八號颱風的Senz雨傘可靠,實在太天真,把遮的確無被吹翻,但因為與風鬥力互推,很難往前行。罷了,收遮淋雨大步走。

筷子基及台山一帶水浸情況嚴重,縱然海水很快褪卻,但大部分食店已無法開業了。

網傳有燒臘店於風災後開天殺價,一盒燒味飯賣一百元。如果屬實無P圖無抹黑,該店老闆實屬敗類。

採訪一整天後,驚見廣福安「濠庭粥麵」有開業,立即衝入內光顧。
採訪了半日,整天未進食的我又餓又倦,眼見天色入黑,街上不足一成食店重開,正為晚餐愁爆。從微信得知,有無良燒臘店開天殺價,單拼燒味飯賣一百元;信託花園雖然有一兩間外賣食店開業,卻大排長龍。災情當前,我早已放棄「為食絕不妥協」的堅持,只是不想花時間排隊。
走過廣福安花園,赫然看見我常去買宵夜的「濠庭粥麵」竟然拉開閘,立即衝入店內。此店各式粥品都有水準,鰂魚粥兩食更是招牌菜。老闆娘見我來了,不好意思地說:「今日無水,我們煮不到粥煮不到湯麵,只能賣撈麵了,不介意嗎?」我鼻頭一酸,心想怎會介意?暴風過後,食店沒有休息、也不劏客;開舖豈是怕賺少日錢?無非為街坊服務吧。

能夠在風災剛過,吃到這碟高水準的咖喱牛腩鵝腸撈粗,是暖心暖胃的天賜美味。
當晚的咖喱牛腩鵝腸撈粗,變成暖心暖胃的天賜美味,能夠在風災剛過吃到這樣高水準食品,我深信當晚光顧過此店的食客包括我,都有療傷的感覺。全靠這碟麵,當晚我才有足夠氣力撐二十多層樓梯回家稍歇。
當晚,傳出多名市民被海水沖入地庫停車場的消息,急忙換衫再外出。走在提督馬路街頭,處處烏燈黑火,車輛罕至,感覺實在蒼涼。我駐足林茂塘典雅灣外,在場除了消防蛙人團隊,還有等候搜救的家屬,以及大批傳媒。直至凌晨四時,蛙人終於尋獲遇難者,雖然在場眾人早有心理準備,但當現場目睹親屬的哀痛、天災的無情,心裡還是十分黯然。

上周三晚走在提督馬路,處處烏燈黑火,車輛罕至,感覺實在蒼涼。
除了採訪時間,我當然也和所有澳門市民一樣,面對生活的問題:家中雖然有電,但一直無水供應。超市的樽裝水及桶裝水早已賣光,街坊們都只好自備水桶落街,到各個取水點或扭開消防喉擔水應急。至於用來沖廁的水,只好到會所泳池擔水解決。
食水緊絀,必須減少煮食和洗碗,杯麵正好應急。我家中長備幾個日本「人頭杯麵」,亦即按當地名店配方生產、招紙還印有廚師肖像或店舖外貌的杯麵,皆因被逼窩在家裡泡麵,肯定「出了事」;既然注定吃苦,吃個優質杯麵算是苦中作樂吧。這次風災,人頭杯麵存貨被我吃光了,無奈心情沉重,沒有了平日吃日本杯麵的滿足感,有啖熱湯果腹而已。

家中「人頭杯麵」被我吃光,無奈心情沉重,沒有了平日吃日本杯麵的滿足感,有啖熱湯果腹而已。

災後澳門斷水多天,大家齊齊上街排隊擔水。
澳門老友輝哥,在筷子基開設泰國菜館「新泰屋1」。上周四晚,相約他到未受水淹、繼續開業的黑沙環分店「新泰屋2」晚飯,聽他吐苦水。他說周三晚暴風雨過後,返回筷子基店善後和點算損失,結論是由頭來過,必須重置機器重新裝修才能開業。他獨坐門外,一邊望着劫後的店舖,一邊飲着沒有冰過的暖啤酒;想到店舖重整無從入手,欲哭無淚。
很多食店無開業,「新泰屋2」上周四全晚爆滿,顧客得以繼續享用到海南雞等招牌菜。或許,見到平日光顧開的店舖有營業,吃到平日慣吃的食物,對於此時的澳門人來說,也是其中一種慰藉心靈的方法。感激所有於災後盡快復業、緊守崗位的食店,你們等於為自己與澳門打氣。

很多食店無開業,黑沙環「新泰屋2」上周四全晚爆滿,不少是一家大細光顧。

「新泰屋」招牌菜海南雞繼續供應,美味依然,感謝你們緊守崗位。
閱讀(8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