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上星期來了一組中國客人,是一位年輕媽媽帶着七歲大的女兒,加上兩個在旅途上認識的單身女孩,從卡薩布蘭卡一起來到我的索維拉之家。
對我來說,她們的出現創造了一個紀錄──我家幾年來第一次有個那麼像樣的中國廚房──紅燒雞、煎大蝦、白灼龍蝦、炒薯仔片、炒紅蘿蔔、灼生菜…..還有一鍋粟米雞湯!
當幾個中國客人在廚房裡忙着準備的時候,一個女孩問:「主人家,請問有沒有醬油?」當然有。
隔一會,另一個問:「你會有深色的醬油嗎?想讓雞的顏色漂亮一點。」也有,生抽老抽嘛,鎮上大小超級市場都能買到。
再來一個問:「請問有沒有麻油?」我伸手拿給她,她接過看看,有些不好意思,說:「只剩一點點了,怕會用光。」我說不怕,用完有新的……其實不知道有沒有,但我知道煮菜的人都想把菜煮到最好,缺了什麼便會遺憾。
首先煲湯,糟糕,火一下子停掉,沒石油氣了!我飛快跑往街角雜貨店去買了一罐,又跑去對街找了一位苦力大叔替我扛回家。幸好早發現,否則大叔收工了,就算買到石油氣也沒人替我搬上三樓來。
有沒有蒜?有。有沒有薑?呀,那倒拿不出來了,我在看着大叔換氣罐,一個女孩馬上跑下樓去買,她不懂法文也不懂阿拉伯文,但薑順利買回來,大家拍手掌。

大叔把石油氣扛上來兼代我更換,收費只十塊錢。
到正式下鍋時,負責做紅燒雞的女孩在薑片爆得香香時說:「假如有料酒就好了。」我笑笑指指放調味品的地方,不誇張,她一看見那瓶扁扁的花雕簡直雙眼發亮,一邊倒酒進鑊裡一邊開心地嚷:「太厲害了,什麼都有!」
我說,這是中國人的家,當然有煮中國菜的調味料啊!雖然我平日只煮很簡單的餸菜,最愛的是湯,但麻油花雕這些還是要有,不然我的中國炒粉絲怎能贏得鎮上外國朋友一個個豎起大拇指?我告訴她們:「每次回香港,走前最後一個節目便是上超市,買好一大堆吃的寄過來。」
這個晚上啊,我家飄滿薑蒜和花雕的香氣,菜鍋洗完一次又一次,難得的忙碌。
最困難的是龍蝦,一百八十元一大隻生生猛猛,算港幣一百五十吧,她們大叫索維拉海鮮太可愛了;但因為誰都沒弄過,竟然沒人知道怎去對付牠!我記得看過電視節目說劏龍蝦要先放尿,於是有人負責看youtube,然後有人合力搞定了,看着牠嘩啦嘩啦噴了好一陣水,我們說幸好沒偷懶,不然要吃尿尿蝦了。

新鮮龍蝦大大隻,算港幣不到百五元。
當大家終於坐在天台竹棚下,每人面前都放着白白的米飯時,客人們滿臉感動地讚歎:「天,終於可以好好吃一頓了!」年輕媽媽尤其歡喜,說:「來了這些天老是tajine和麵包,我跟女兒都好像沒吃飽過。」
她們感謝我有個中國廚房,讓大家能弄出那麼像樣的一頓中國菜。我說我才感謝她們哪,她們一頓煮的菜式比我一星期還多,像炒土豆片和炒甘筍片是我這廣東人從來沒煮過的,她們像給我上了一課烹飪課呢。
摩洛哥菜其實很好吃,但未必人人習慣,又即使再好的外國菜吃久了也叫人想念家鄉菜吧?這個晚上太有意思了,客人們分別下廚、飯後也不讓我洗碗,感覺上我才像客人呢!

別小看這盤炒雞塊,味道勝過很多香港酒家,中國女孩廚藝不簡單。

兩個客人在洗洗切切,我只負責煲飯。
閱讀(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