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被男友電話吵醒,原來他與鄰鎮來的老同學在我家附近吃早餐,問我要不要下去見見面。我說好呀,反正家中的日本旅客還在睡夢中,吃完早餐正好買點新鮮麵包回去給客人。
摩洛哥的早餐一般都是喝茶配麵包,起床第一杯茶習慣上不會放薄荷,只是珠茶加白糖。麵包有幾款,最普遍的是阿拉伯圓包,外面香脆內心軟白,熱呼呼的不管哪間店舖買來都差不了,本地人通常撕開一片片沾橄欖油吃,我覺得剛出爐時什麼都不搽也好吃,一塊錢一個往往吃不完。
另一款遊客把它叫做pancake的,厚厚一大塊像我們的烙餅,是把麵糰做好後在鐵板上煎熟,吃時一整塊上碟,澆上橄欖油或煮熱了的牛油,愛吃鹹的再塗軟芝士,愛吃甜的就加蜜糖或本地特產Amlou(用堅果油Argan Oil、磨成糊狀的杏仁加蜜糖拌成,也有平民版用花生代替杏仁),這樣一塊烙餅加一壺茶,足夠飽上半天。

在鐵板上煎好了,可塗牛油蜜糖或用橄欖油配芝士吃。

這裡三只小碟分別放了蜜糖,橄欖油和amlou,幾乎每個遊客來到都會叫塊烙餅嚐一嚐。
今早連我四個人,一大壺茶兩塊烙餅剛剛好,那小店用的橄欖油很美味,我本來只打算下去坐一坐聊聊天,結果撕呀撕的吃得比男友還多!以前我吃麵包一定要找牛油,慢慢地入鄉隨俗,發現出色的橄欖油比牛油精彩,不久前才請男友替我從鄉郊買來五公斤農家自製的初榨油,一公斤六歐元上下,吃進口那味道啊,什麼意大利西班牙名牌遠遠沒得比。
喜歡吃麵包的人在摩洛哥很容易生存,幾乎每條街都有local bakery,除了自家烘製的圓包烙餅和下午茶時分煎製的油酥餅,還有每日幾次由電單車送來的法國棍包Baguette和牛角包Croissant,都不外一兩塊錢!鎮上有幾家正宗法國糕餅店,裡面賣的牛角包也不過港幣四塊到六上下,巴黎客人跟我說的:巴黎水準。
說起摩洛哥早餐,他們還流行吃一種豆湯,啡色杰杰一碗叫Bisara,是把蠶豆乾浸軟加杳料煮成糊,上桌前在湯面澆一大匙橄欖油(對,什麼都放橄欖油)用麵包醮着吃。海邊有一間很出名的街角茶座,他們的豆湯還加上辣椒,有時太辣了吃得人一頭汗,冬天吃最過癮。以前朋友的大狗還在,我常帶牠行完海灘去坐下吃一碗,臨末把麵包醮了豆湯在枱下給牠吃,牠也不怕辣。海邊一帶做慣外國人生意,見怪不怪,否則不好意思把食物餵狗。狗狗那時年紀已很大了,我覺得讓牠什麼都吃吃就好,幸好,牠過去一年常來寄居,最後那段日子跟着我住該很快活。


Bisara是很地道的一種豆湯,我第一次吃覺得古怪極了,又杰又油,但只請店主放少點油或乾脆不放油,那豆香很不錯。
你們或者想問,早餐有咖啡嗎?遊客店裡當然有,普通小店便沒有了,有的也只是給你一杯熱水加一小包即溶咖啡粉,請你自己調。如果你叫牛奶咖啡,他們會煮滾一大杯牛奶然後把咖啡粉拌進去,不用水,喝不慣的會覺得奶味太重。
說了半天,早餐就是這樣,沒別的花款了?有的有的,當然也有奄列──不過摩洛哥奄列跟我們吃慣的奄列大大不同──鍋中薄如紙的扁扁一塊,煎好灑點茴香粉撒上幾粒鹽,非常原始。但這兒的雞蛋大蛋有蛋味,可以彌補沒有配料的失落。
男友給我做過幾次「豪華版」奄列,先是炒好放有香料的洋蔥番茄和橄欖,煮一會待味道出來了才打進三四隻不弄散的蛋,煎到半熟撒點香草加蓋慢火再稍煮,完成時看到剛凝固的金黃色蛋黃和蛋白,造型一百分,簡直就是一道輕便午餐囉!
酒店吃早餐當然有齊各式麵包和酥餅,鮮榨橙汁是指定動作,想吃煎蛋可叫侍應請廚房臨時加做,有些甚至不另收費。
男友有一年生日時跟我住在海邊旅館的Villa,管家把早餐送來時,竟有番茄肉碎雞蛋做的tajine配法國包和咖啡,嚇我一跳。是很美味,但大清早吃tajine,呵呵,太誇張了。
不過,這些都脫離了日常早餐,最地道最平民的還是一壺茶一個包一點橄欖油,那就最摩洛哥了,簡單健康又美味,光顧小店每人不過五塊錢。
閱讀(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