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妙之音 – 羅苑薇新民歌演唱會的懷想曲
像茉莉花那麼美
像茉莉花輕吐香氣
那笑臉是多清雅
若雲若雪 芬芳送百千里
花正開 蝴蝶來
留在心幽香卻淡然
茉莉花 愛怎變傳奇
《茉莉花》曲:傳統 詞: 韋然
朋友從微信傳來了羅苑薇的粵語版《茉莉花》迷你MV,看著聽著,一下子,我的思潮好像隨著薇妙之聲的音符飛舞在外太空的廣寒宮似的。
時光流逝,時間總是過得有點兒匆匆。六月二十四日那夜,我匆匆的從上環碼頭乘船跨海到澳門文化中心聽羅苑薇的新民歌演唱會,到今天,原來早已是接近一個月前的事情了。真有點怪怪,我的腦海中,薇子的清亮歌聲,和一首又一首像流水、像行雲般的韻律,仍然在我的腦海中盤旋,而我終於明白到為什麼孔子當年聞樂,會三月不知肉味的原因。我想,如果我不寫下一些文字,抒發一下我內心對這一個音樂會的讚美,我會瘋狂的。
其實,對「新民歌」這一個名字,我是有一點兒抗拒的,而什麼是新民歌,也不好說。在音樂會之前,其實,我也是沒有正式的聽過羅苑薇的歌,如果不是這音樂會的海報是設計得那麼清新,簡約而優雅時尚,我不會心動。這海報,是我近年來最欣賞的設計之一,也因為欣賞,所以起行。
澳門文化中心是我熟悉的地方,每年澳門國際音樂節,總會過大海來這裡看一兩場精彩的音樂會。但這夜澳門文化中心確有一點很不同,一走進大堂,就給薇子的Backdrop 吸引著,那葡萄牙的藍白長裙、中國的蓮、這設計真是只應天上有,優雅高貴得不應是凡間的東西、美得叫人窒息。一看,口定了,目也呆了。
《羅苑薇新民歌演唱會 - 薇妙之聲》,是澳門福建婦女聯誼總會主辦。社團活動,免不了會有一些繁文禮節,購票來看的朋友,都會常遇到這一些附送的、免加一禮儀活動作前菜。在一輪致謝多謝之後,薇子的音樂會正式開始了。讓我感到驚訝的,是音樂會的舞台設計,燈光,都是世界的頂級設計,然後,一首一首的World Music 民歌感覺的歌曲,在我的耳朵響起來,聽得大家如醉如痴。原來,新民歌,就是民歌新唱新編、新作新演繹。新唱新編[ 的《龍船調》、《黃鶴樓》都換了hip hop / world music 風,《又唱劉陽河》的再生新編,音樂部份編寫得十分有心思,讓新的時尚原素注入了老調子之中,配合著薇子自然清甜、純樸清晰歌聲音,真像東方Enya似的。意外一點的,是薇子的先生也是唱得之人,台上合唱的《劉海砍樵》,夫唱婦隨,非常和諧。
在這音樂會中,留在我腦內揮之不的歌,還有《蘆花》和《牡丹亭》這兩歌。《蘆花》是印青寫的曲、賀東九寫的詞,調子非常之美,而此曲的MV,和歌曲非常相襯,看著畫面、聽著天使送來的蘆花,陶醉極了。王磊作曲、欒凱寫詞的《牡丹亭》,薇子演繹得很細膩,再配合穿上古裝男女二人的遊院驚夢現代舞,效果相當不錯。
張徹作曲、周藍萍/鄧禹生作詞的原創歌曲《高山青》,總給人誤會是台灣的山地歌。張徹老師寫的這首歌,頗有渾然天成似的,風格確是很民謠,難怪大家一直把這歌當作是台灣原住民的歌曲。宋書華作曲、陳道斌和趙昂合寫詞的《阿里山新歌》也願為動聽, 與《高山青》各有風光,羅苑薇在台灣原住民的舞步中唱出這首歌,教人耳目一新。
聽完了這一個音樂會,很多朋友也說喜歡粵語版的《茉莉花》。這些讚美,突然讓我感到有一點面紅。去年在澳門國際音樂節看完《杜蘭朵》這西洋歌劇後,一直想把劇中的歌曲《茉莉花》改編成粵語,終於遇上了薇子要選唱《茉莉花組曲》,就把粵語版的《茉莉花》送予薇子。這首歌曲有幸,得薇子首唱,一生已無憾了。其實,我自已非常鍾情於鄧雨賢作曲、許丙丁作詞的《六月茉莉》。一直以來,我也以此曲是羅大佑的作品,而我們都習慣了聽這首歌的粵語版《阿花的故事》,對原曲反而是忘記了。要一提的,是《茉莉花組曲》的鋼琴伴奏老師,在過門、前奏和伴奏之間,處理得很適當,既有自己的風格,在伴奏時又不搶去歌者的風光,真是高手,可惜我忘記了這一位老師的名字。
其實,中段的古箏和鋼琴演奏,也是頂出色的,高斯奧化得十分出色。演奏古箏的,是張銀,而鋼琴是黃燕妮。黃燕妮與《茉莉花組曲》的那一位來自廣州星海音樂學院的老師,是否同為一人呢? 只能日後求証了。
從藝術成份、從燈光、從親和成份、從舞台設計,都是那麼細緻,精彩。個人認個這一個音樂會的演出的得分甚高,是我近年來看得最滿意的音樂會之一。突然奇想,這一個如此優秀的澳們土產音樂會,要是安排在下一個澳門國際音樂節中演出,也不會失禮。澳門有羅苑薇這樣優秀、可以有國際級水準的歌手,是澳門之幸。
文 : 韋 然
閱讀(3352) 網誌分類: 生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