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幾期以離奇舖位作主題介紹食店,包括與該區客路看似極不匹配、或是毗鄰墳場區人流甚少的。今期推介位於氹仔的「128」,情況大同小異;它雖然位處內街,但正對一間五星級酒店後門,理應其門如市,無奈該酒店是新世紀,牌照去年底被吊銷後復業無期,內街人跡罕至,套用上期形容詞,入夜後用AK-47掃射也死不到一個人,美味無人得知。
「128」最初做順德菜,近期才轉做潮州菜。潮州菜在澳門非常不流行,或許是因為僑居人口少的緣故,數量與福建人開設的閩菜館無法相比;如果我想吃潮州菜,一定留在香港,選擇多又美味。直至為食小妹ceci(詳見本欄舊帖「美女靚湯推介」系列),早前試過「128」覺得不俗,上周邀約我們一班好友到該店聚餐,事隔多年才再次在澳門吃潮州菜。
當晚我最早到,在門口站了一會看餐牌。雖然為顧及大眾化,該店仍有一半菜式是廣東菜,潮州菜式選擇不多,但供應的大部分都是最街坊、也是最考廚師基本功的小菜,當中只有凍蟹價錢較高,絕對豐儉由人。

「128」位處氹仔新世紀酒店舊址後門,隨着酒店停業,該店入夜後人跡罕至。

在門口已可看到打冷明檔和餐牌,供應樸樸實實的街坊潮州菜,豐儉由人。
不久朋友到齊,小弟發板點第一輪菜式。春菜排骨這度傳統打冷菜當然要點,另一度菜我揀大豆芽豆卜;細個家境窮住木屋,這度又平又好餸飯的菜往往現身飯桌,食開有感情。兩度都是細細窩半湯半餸地上桌,食落口味與小弟性格相若——鹹鹹濕濕;春菜與豆卜索滿湯,餸飯一流。
席間有朋友少吃潮州菜,看見「三寶」這個菜名很特別,想點來試試。我當然知道「三寶」是花生、菜圃和咸菜,但比較少客人就這樣吃的,通常配一碗潮州粥,幾粒「三寶」夾住一啖粥吃。但這晚光顧「128」,驚覺該店「三寶」做得非常好,絕非一味死鹹死酸,就這樣吃也可口。

超級家常的潮州菜式春菜排骨(上)和大豆芽豆卜(下),半湯半餸鹹鹹濕濕,非常好餸飯。

潮州「三寶」就是花生、菜圃和咸菜,此店出品無論餸粥或就這樣吃也適合。
我吃潮州菜,十分愛點「魚飯」。「魚飯」其實就是大家所說的凍魚,把魚劏好後放入俗稱「魚鹵水」的魚湯內浸熟,放涼灘乾,上桌時魚肉變成一梭梭,容易夾起吃。最普遍的「魚飯」選用木棉魚、亦即大眼雞入饌,但我有心理陰影,一來太大路,二來不少店做到乾巴巴很難吃。
驚喜的是,「128」做的木棉魚飯,魚肉攤凍後口感仍保持多汁細滑,一點也不乾,而且還帶一種獨特的香味,估計是在浸魚時在「魚鹵水」加入秘方。當晚我們人多,單叫一條木棉實在不夠,又點了魚飯的第二熱門選擇烏頭。該店烏頭黃油是夠多了,但魚肉口感相比下不及木棉,於是我靜悄悄地先不出手,讓同桌朋友們先夾去魚肉,才挑出烏頭魚飯最美味部分、黏着魚腩骨位置那黑漆漆油立立的小部份吃(我也不知道那是魚腸還是甚麼,知道的潮州老饕請指正),十分甘香,人間美味。
友人Maggie當晚遲到,聽見我們說魚飯好吃,但已剩番條骨,於是點了當晚第三種魚——就是鱲魚了。鱲魚細細條,但一試超正!十分嫩滑多汁,比最初上桌的木棉更勝一籌。很多人誤解潮式凍魚就是木棉(大眼雞),絕對不是的,潮州人會將當日最新鮮的海魚用來做魚飯、捉到甚麼吃甚麼,可能較大條,也可能是雜魚仔;我就是因為試過野生黃花做的魚飯,自此嫌棄木棉和烏頭,當然做到「128」這種質素是例外。

魚飯是「128」主打菜式,木棉雖然是最大路選擇,但魚肉一點也不乾,而且還帶一種獨特香味,平凡中見功夫。

接着試烏頭,黃油是夠多了,但魚肉口感相比下不及木棉,我只挑出黏着魚腩骨位置那黑漆漆兼油立立的小部份吃,甘香美味。

第三條魚飯我們揀鱲魚,雖然比較細條,但魚肉細嫩多汁,超好吃。
聚會當晚試了很多很多菜式。除了魚飯外,該店的鹵水鵝片及沙嗲牛肉炒河也做得不俗。雖然剛轉型賣潮州菜,不應將其鹵水膽與老字號名店相比,但鵝片也做得入味而不靭;沙嗲牛肉炒河,河粉選用正宗潮州式又窄又厚、但米味十足的粿條去炒,沙嗲夠香牛肉夠嫩,高水準演出。
以上的評語盡是讚美。的而且確以澳門計,「128」的潮州菜水準已經算相當不俗,不過一點善意的批評也是有的。有幾度客人常點的菜式,包括蠔烙(亦即煎蠔仔餅)、蠔仔粥和糖醋麵,做法與正宗還有距離。除了餐牌上的大路菜式,老闆可以考慮增設一些預訂才有的手工潮菜,例如荷包白鱔湯、石榴雞等傳統功夫菜,可以吸引更多客人預約前來。

鹵水鵝片做得入味而不靭,質素實在不似用新鹵水膽做的。

沙嗲牛肉炒河,選用正宗潮州窄身粿條炒,沙嗲夠香牛肉夠嫩,高水準演出。
閱讀(1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