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先講一個澳門經典鬼故。有人到氹仔海灣花園睇樓,經紀告知單位是吉屋,着準買家拿鎖匙先上去睇,她隨後就到。準買家開鎖入屋,發現單位裝修豪華,還有四人在客廳打麻雀。他以為業主家人未搬,慌忙道歉離去。誰知此時經紀來到,二人再次開門,竟發現屋內空空如也…
當地人盛傳,該屋苑以前為亂葬崗,直至對面興建墳場,才把骸骨搬到該處繼而起樓,以至非常猛鬼。究竟這些傳聞是否真確,抑或有人因為對面有墳場穿鑿附會,不得而知。無可否認是,該屋苑的確十分靜局,入夜後更是烏燈黑火氣氛陰沉;區內食店因為客人流量少,都做不長。
明明係講玩講食專欄,何以變了怪談?原因是早前有間潮州牛肉火鍋店「汕頭牛宴」在氹仔開業,食客評語甚佳;一查之下,發現該店竟然開在海灣斜對面。該區入夜後拿AK-47掃射都死不到一個人,租金再平亦生意難做;但正因為該店揀此奇舖,代表有信心做翻頭客,更想去試。

「汕頭牛宴」開在氹仔海灣花園斜對面。該區入夜後拿AK-47掃射都死不到一個人,擺明只做熟客生意。

該店晚市人多座位逼,首次光顧時與食客整晚背撞背,非常不舒服,建議避開高峰時間前來。
第一次訂位,是替空手道班負責社工紫君補祝生日。可惜當晚試菜不算成功,晚市人多座位逼,我與食客整晚背撞背,非常不舒服。看見點餐紙與正宗潮州火鍋店一樣,有齊牛隻各種部位,興奮下一次過點太多,縱然邊食邊寫筆記,記低不同牛隻部位的口感,但仍嫌感受不夠細緻。
直至上周,約兩位空手道前輩兼好友新哥及昌哥飯聚,想再試真此店。其實首次光顧之前,已經聽聞此店有度預訂才有得吃的招牌菜「藥膳牛鞭湯」,但因為與女孩子去,點牛鞭食好像有點不雅才無叫,這次三大壯男幫襯當然要試。最初以為這度牛鞭湯就是湯底,原來擺烏龍,實質是原盅上桌燉湯。一試之下,牛鞭口感其實好似牛筋,至於傳說療效,因為之後無應用而無法解答,重點放在清甜而帶藥材味的湯底,好喝。

與內地正宗潮州牛肉火鍋店一樣,餐牌基本有齊牛隻不同部位供應。

「藥膳牛鞭湯」並非火鍋湯底,而是原盅燉湯。牛鞭口感類似牛筋,並不特別,但湯頭的確清甜好喝。
我們三人都肚餓,決定先點主食,之後才開鍋底涮牛。點了濕炒牛河,上桌看賣相就知對路,不是平時食開的廣東式,而是正正宗宗的潮汕做法。河粉用窄而厚身的粿條,啖啖煙靭有米香,拌以沙嗲及辣椒同吃,更是滋味。若大家光顧此店,建議大家也先吃此牛河,原因稍後告知
肚皮打了個底,可以耐心涮牛。各款湯底都是以牛骨湯做膽,分別不大;記得首次光顧試齊十多個部位,已記低推介部位依次為嫩牛、雙層、牛輾、牛胸油及牛朴肉(即牛頸脊)。誰知第二次光顧,滿懷信心地以嫩牛打頭炮,一食覺得與第一次差得遠,肉汁雖然多但嚡口,頓失預算。

濕炒牛河看賣相就知對路,正正宗宗的潮汕做法,建議一開始就點。

各款湯底都是以牛骨湯做膽。牛肉丸及牛筋丸各有特色,同樣美味。
錯有錯着,牛肉不同部位水準飄忽,反而令我掌握到如何能在此店吃到當日最鮮美牛肉。首次是避開晚飯時間,九時後才來,座位沒那麼逼,負責在廚房接單切牛肉的師傅,亦會忙理偷閒到樓面看電視休息。就在此時,食客就要把握機會與師傅攀談,再禮貎地向師傅請教當日貨源,哪一個部分比較好吃。師傅切牛無停手,肯定知道當日哪個部位最靚。
師傅想了一想說:「今日吊龍靚,切一碟你試下。」隨即返廚房切肉。吃潮州火鍋,每片牛肉涮六秒左右就夠,一嚐之下,認真不得了,又滑牛味又重,單計這碟水準,更勝珠海不少牛肉名店。我們也再認真檢視牛肉丸與牛筋丸哪種較好吃,結論各有特色,前者肉汁多,後者較彈牙。

師傅切牛無停手,肯定知道當日哪個牛肉部位最靚,問他包無錯。

師傅推介的吊龍,又滑牛味又重,單計這碟水準,勝過珠海不少牛肉名店。
老闆前來閒聊。本身也是潮州人的他,一心將當地牛肉火鍋帶到濠江,問題在澳門開店,貨源只能在已入口及宰殺的牛肉中選擇,不能像內地般自己養牛自己賣,所以今次覺得某部位好吃,下次來未必一樣。老闆其後又推介了一碟吊龍伴給我們,食味更勝吊龍,多出了一種鮮甜味。
剛才建議一開始就叫濕炒牛河,原因是打邊爐吃到最後,我們還可以試另一度主食的招牌菜,就是生麵。此店生麵是從潮州自家製運來,分為粗幼兩種,我叫了一碟雙拼麵試試,個人覺得幼麵較合口味。總體來說,「汕頭牛宴」的手切牛肉,水準在澳門難尋對手,值得大家特意前來,在墳場及猛鬼屋苑周邊訪尋美食,做隻飽鬼。

輪到老闆推介吊龍伴,食味更勝吊龍,多出了一種鮮甜味。

打邊爐吃到最後,還要試生麵,分粗幼兩種,我叫了一碟雙拼麵試,個人覺得幼麵較合口味。
閱讀(9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