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所屬的空手道會在印度設有支部,故此我每隔一至兩年,就要飛到當地做技術指導;大家知我為食,當然有拉着印度師弟及學生帶我四處試菜。對印度菜多了認識,方發現與港澳吃到的是非常不同:基於宗教信仰,他們以食素為主;部分准吃肉的,也是聚會或宴客才吃,絕不似港澳印度菜館般以供應肉類菜式為主,對我這個食肉獸來說頗不習慣。
但無論如何,因為不時要到當地,啟發了我對於印度菜的興趣與好感,隔一排就想食。有日在北區教完空手道,行經祐漢舊樓群,赫然發現在著名麵店「金樂」隔幾間舖,開了一間「金印度美食」。祐漢是基層及人口比較老化的舊區,開餐廳麵店做街坊生意不出奇,印度菜館選址該區開店認真離奇破格,係就係肯定獨市,但該區客源是否接受是關鍵。

因為教空手道不時要去印度,啟發了我對於印度菜的興趣與好感,也多了認識。

「金印度美食」選址祐漢舊樓群開舖,的確相當離奇大膽。

店長懂得流利廣東話,落單無困難,開業不久已聚落一批街坊客。
這種破格小店,我必定要試試:雖然是中午,但教完班一身鬆晒,先來一支啤酒爽爽。十分愛喝印度啤酒「Kingfisher」,這隻酒救過我酒癮好幾次。一次是在馬來西亞,當地酒稅高,平民化啤酒「燕京」,大樽裝香港僅賣十餘元,馬拉食肆竟賣四五十元;幸好我找到一間印度雜貨店有賣「Kingfisher」,大罐裝只售港幣十元,店員稱免稅之故。至於在印度,食肆普遍禁酒,但也有少數賣「Kingfisher」。這品牌有「Extra Strong」版本,酒精濃度特高,味道有點像比利時修道院啤酒,一罐已有感覺;「金印度」此店未有賣該版本,只有普通版,有點可惜。
叫些香口小食餸酒。中國人稱咖喱角的Samosa,分為素食和肉類兩種。在印度,正宗咖喱角接近一隻糉咁大嚿,滯到得人驚;港澳版細細隻三角型雖然不正宗,但的確較合口味。此店做的是港澳版,我點了有肉的,肉粒滿滿地塞入小小的咖喱角,咬落還有肉汁,做得甚好,只是唧上茄汁有點怪,建議大廚就算是加也加在旁邊,讓客人選擇點或不點較好。

餐牌選擇以印度菜館來說不算非常豐富,但基本菜式已應有盡有。

印度啤酒「Kingfisher」在海外救過我酒癮,可惜此店只賣「Premium」普通版,沒有賣酒精度特高、但好喝得多的「Extra Strong」。

咖喱角可以只點一隻,做法是港澳迷你版,肉汁多也好吃,但建議茄汁分開上桌為佳。
再來是湯。印度雞湯馳名,分辣和不辣,辣的似上海酸辣湯,後者則以香料調制,亦很濃香。「金印度」賣齊兩種,但我試過該店最好飲的卻是羊脾骨湯。此湯味道與不辣的印度雞湯一樣,我估計湯膽是以同樣的香料調制;湯不似新疆羊雜湯那麼羶,但送上一大隻羊脾就十分抵食。
接着試主菜,餐牌上最吸引我目光的是家鄉咖喱牛腩。一試認真正斗,牛腩選用坑腩,牛味極重;咖喱汁極濃味,雖然不算很辣,珍貴在我竟然滿頭大汗。這種吃不辣的印度菜而出汗並非首次,聽過一名印度廚師講解,食咖喱出汗不是因為辣,而是選用正宗香料出現自然反應之故。
分享我從印度人處學到的知識。我們常誤解印度菜每度都是咖喱,但對當地人來說,味道是不一樣也分得出來的。看見餐牌有度果亞咖喱魚,以為跟家鄉咖喱牛腩的醬汁類似嗎?一試才知全無關係,醬汁是以蕃茄和洋葱為主,而且完全不辣,魚又用無骨魚柳,這度菜小朋友最啱食。雖然此店主食一碟賣五六十元,但肉類或海鮮份量比其他店多,抵食。

羊脾骨湯不似新疆羊雜湯那麼羶,但也十分濃香,送上一大隻羊脾很抵食。

強烈推介此店家鄉咖喱牛腩。咖喱香濃也不算很辣,牛腩選用坑腩,牛味極重。

果亞咖喱魚醬汁以蕃茄和洋葱做,完全不辣,魚又用無骨魚柳,最啱小朋友食。
印度主食可配飯或薄餅,我不愛吃麵包,所以都是配飯。一般港澳食客,正常香米白飯吃得比較慣,但愛吃印度菜的我,當然是點飯粒修修長長的印度香飯。我點的香蝦飯,以印度香飯配醬汁蝦仁,表面看細細碟,實際上印度米是食到落肚才發大撐胃,保證夠飽。
光顧「金印度」前,的確擔心此店開在祐漢舊區是否有客,直至試過其菜式甚有水準,又聚落一批熟客幫襯,看來是毋須憂慮,更為多了一個地方開餐而高興。沒有來過的街坊不用擔心,此店店長由印度來澳定居已有十六年,用流利廣東話落單;店員勤力有禮,是值得支持的小店。

香蝦飯以印度香飯配醬汁蝦仁,表面看細細碟,但食落保證夠飽。
閱讀(7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