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記載佛陀應化之典籍,多達五百五十個版本以上。既然主角同屬一人,又為何有這麼多的版本呢?是因擁戴佛陀的追隨者,有著不同心態、修為與取向,他們在不同的時間與場合,對佛陀生起各種不同的認知。姑勿論這林林總總的記載那一個是最正確,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從佛陀這段心與命的歷程中,認識到當中帶給我們些甚麼訊息。
現在佛誕已被定為法定公眾假期,於這個殊勝的日子中,在舉行慶祝活動之餘,讓我們將佛陀的故事作一簡短扼要的介紹,希望令更多人對佛陀有進一步的認識。
從兜率天下降
時間與空間的伸延過程中,每一個心與物的流轉,均隨著因果的規律而循環不息。對眾生而言,佛陀降生人間是佛法衍生之始,但其實它只是一個延續。
據佛教【因果經】中所載,『釋迦牟尼佛』降生人間之前,名為『善慧菩薩』,已圓滿種種福智資糧,住於「兜率天內院」,是一位「一生補處」菩薩。意思是說,佛陀在示現於人間之前已在成佛的最後歷程。
是故因緣成熟,佛陀依據需誘導的對象、時間,作為降生人間的條件。
1. 地點:南瞻部洲之迦毘羅衛國。
2. 族姓:釋迦族。
3. 父母:父為迦毘羅衛國國王『淨飯王』;母為皇后『摩耶夫人』。
4. 對象:依願度化當時有緣與心智已成熟的眾生。
5. 時節:當時『淨飯王』約五十多歲;而『摩耶夫人』則為四十五歲。
入胎
於種種條件際會下,『善慧菩薩』便於『摩耶夫人』正住於清淨長養戒中,乘六牙白象從「兜率天」而來,遂入母胎。

降生
由於得到十方諸佛之加庇,胎中極具清淨如「越量宮」,住胎十月表示十地圓滿。當『摩耶夫人』遊經「藍毗尼園」時,在「無憂樹」下,佛陀從母親之右脅降生,時為四月八日。
佛陀出生具諸瑞相,身體呈現金光;東方『阿閦佛』親來加持,諸天天子持花縵絡從天而降為佛陀灌浴,無量天人於空中歌詠讚頌;『大梵天王』、『帝釋天主』親送衣服。小王子於是向四方各走七步,表示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每步腳下均出現由天神所化之蓮花承托,時佛陀並舉起右手唱道:
我是世中之主,
我是世中至尊,
我是世中至貴,
這是我最後一生,我以後再不會轉生。
而『阿難陀』等釋迦族有五百少年、『耶輸陀羅』等八百少女、傭人五百及犍步馬等五百良駒,均同時誕生。一時間整個藍毗尼園眾花盛開,大地震動,天放光明。佛陀之世間名為『悉達多』,意為一切最善意吉祥。
當時相士『阿私陀』仙人,與太子看相後預言:「如太子能繼君王家業,則具威」德統攝四洲;若太子出家修行,必證無上正等正覺,轉大法輪,利益人天」。
太子出生後七日,母親『摩耶夫人』去世,遂由姨母『波闍波提』及其他三十二位后妃撫養。

受學技藝
太子從七歲開始,『淨飯王』便遍尋名師予以指導,惟太子聰敏過人文武雙全,令眾師亦嘆莫能及。年十五歲,於族中六十四項學識、技藝等競賽,皆獨佔鰲頭。『淨飯王』為太子舉行灌頂大典,筵請諸鄰國國王、文武大臣、婆羅門眾等觀禮,以四大海水灌太子頂,正式冊封太子為皇位之繼承人。
受欲
『悉達多』太子受冊封後,年七十歲時,『淨飯王』隨即為其選納太子妃。結果選了『耶輸陀羅』為第一夫人,『瞿毗耶』為第二夫人,二妃皆聰明賢慧,端莊無雙。
此外,『淨飯王』更為太子建築了三所宮殿,一為「暖宮」、二為「夏宮」、三為「中宮」,分別是太子在冬季、夏季及春秋所居住之宮殿。每宮皆有二萬綵女,歌舞隨侍,當時最流行之娛樂,無一不備。
出家
太子雖然過著窮奢極侈的生活,但他始終對這種生活毫不沉迷執戀,對此等覺受視為如幻如霧。由於宿世願力與因緣,太子對此更日漸生起厭離之心,他從靜默沉思中尋覓清淨心靈。
在一次出城遊玩中,太子連番遇上了「生、老、病、死」之民間苦況,進一步牽引他心中的鬱結與疑問。後來太子遇到一位出家修行人,得知此行者乃為了尋求解脫生老病死諸苦及人生諸般煩惱而出家修道,因此太子便生起了嚮往修道之心。
一天晚上,太子靜靜地騎著犍步馬潛出宮殿,當時四大天王恭敬地捧著馬之四蹄升上空中,直飛往清淨塔旁,太子便自行落髮,換上了出家修道之袈裟,邁向真理之大道。

苦行
太子出家後,先後拜訪了於「廣嚴城」及「王舍城」修行的兩位仙人,於問道間得知其所修者皆非究竟之道。
於是太子便前往「尼連禪河」傍之「迦耶山」,與當時隨他一起修行之夥伴『憍陳如』等五人同修苦行。
首兩年每人只食米一粒;第三、四年中每人只可飲水一滴;第五、六年這兩年中不能飲食。經過六年之苦行,忽聞空中天人請太子出定,十方諸佛菩薩亦來勸請太子出此小乘定,並引入大乘之道。
詣道場
太子帶著疲弱的身體,從小乘定中而出,為邁向大乘真理大道修行,他接受了牧羊女所供養之牛乳,以恢復體力。而『憍陳如』等五人以為太子已放棄了修行,便帶著疲弱之身驅,向「波羅奈國」的「鹿野苑」繼續修行去。
太子用過了牛乳,恢復了體力之後,到了「尼連禪河」十里外的「金剛座」,此座乃諸佛加庇授記的自生「金剛座」,位於「菩提樹」根之上。
太子把吉祥草敷在金剛座上,結「跏趺座」而坐,並立下要誓:「一登此座,無論身體血肉乾枯或身分骨毀,若未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絕不離此金剛座」。

降魔
初夜太子進入「降魔定」,降服了魔王「波旬」。繼而降服了無量魔軍魔眷,最後更降服了魔王遣派到來之魔女。
成道
中夜,太子進入「四靜慮定」,並於後夜得證「漏盡通」,四諦圓滿而得證佛果。此時大地六變震動,太子親證「中道」光明之「法身」及「能所」無二之智慧。
轉法輪
佛陀就是基於要解脫眾生輪迴之苦,要尋找宇宙間之實相真理而發不退之願。佛陀的成佛歷程給眾生帶來一則清晰的訊息 - 「眾生皆可成佛」至於眾生如何能成佛,佛陀便因應眾生在不同時期的心態,而作出適當的指導,大致可分為三階段:
初轉法輪:
根據世俗諦教導「四聖諦」,即「苦集滅道」這四項至高無上的真理。演繹出一切現象雖然可以被理解為存在,但其實並不真實。
再轉法輪:
當眾生心智開始有所進展後,佛陀開始為眾生演繹自利利他的修行心態 - 在解脫別人的過程中亦能解脫自己。這進階的指導,就是空性法門,說明一切現象皆是不存在。
三轉法輪:
眾生的心智均已成熟,於是強調眾生皆有佛性,讓眾生了知自心的明性就是如來藏(成佛的種子),亦即是究竟真理實相之所在。

涅槃
這時佛陀已年屆八十,兩位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連』已早在三個月前圓寂。
除此以外,出家女眾之母『波闍波提』、『耶輸陀羅』及『羅睺羅』等亦早已圓寂。
佛陀雖已證金剛不壞之身,但為令眾生能深切領悟「無常」之真理,因而示現「涅槃」圓寂。當時佛陀吩咐阿難陪同前往「拘尸那羅」,並將睡床設置於「娑羅雙樹」中間,床頭向北,這時候天上散下無數「曼陀羅花」及很多香粉。佛陀在涅槃之前對比丘們作了最後一次之開示,並重申了多項十分重要的修行重點。這是佛陀一生中最後開示,內容已全紀錄在【大涅槃經】中。
最後佛陀向當時在場的弟子及至未來有意依止佛法的眾生,作最後勸勉:
「短暫的片刻,本是因緣和合,專心致志為你們的解脫而努力吧!」

一位圓滿覺者的誕生
二千五百年前的古印度,正是世上無數聖哲們搜尋最高無上靈性的黃金年代。各自為證悟無上覺境而努力不懈。當時唯一能達到這成就的,只有捨離皇宮榮華富貴的悉達多能成辦。這劃時代的突破,他已超越了歷史人物角色,並成為無數經年累月勤苦修行之同道中人,所信賴依歸及追隨的至高無上之覺-----古梵語尊稱為「佛陀」。
佛所覺的宇宙實相真理,是無法被超越,可見其博大與精深。是超越宗教與哲學,指出眾生皆有佛性,說明眾生皆可成佛之道。這智慧雙運與慈悲的究竟覺性,是跨越時空界限。眾生只要能接觸,必於未來際能對佛之信賴,最終因而開展成佛之道而證得無上佛果。
佛誕,正是思憶懷念佛陀的誕生‧佛降生時,天龍為太子灌浴,乃至佛之成道印證眾生皆可成佛之理。而浴佛則成為今日一切有緣眾生結上成佛之緣的勝會。從結緣,從灌沐儀式,令參與大眾以及一切眾生能淨除一切覆蓋自性之業障,啟動本有智光,令佛光普照,三界吉祥。
閱讀(5577) 網誌分類: 開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