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過摩洛哥的朋友,一定喝過不少薄荷茶,它又香又濃又甜,是本地人口中的Moroccan Whisky ──回教徒不喝酒,茶癮可比酒徒的酒癮遠遠大,從早餐下午茶到晚飯後都在喝。在這兒,每個主婦們都有她獨特的茶,有時只放茶葉有時配進不同香草,但最常煮的是薄荷茶。
照說茶和薄荷都是一樣的,但你去到不同城市,每個地方的茶喝起來就是不一樣。主要做遊客生意的地方會用上漂亮銀壺配精致杯子,大小跟土耳其和以色列的差不多,其中一隻杯裡放有一把鮮綠誘人的薄荷葉,客人喝茶時才把葉子放到壺裡。因為壺柄會熱,茶送上來時總會體貼地套上一塊美麗薄墊,很多時還是刺繡的呢,讓人拿起茶壺時富有異國情調又不會燙手。
平民小店當然不那麼講究,多是用一隻不锈鋼圓盤托着茶壺和杯子送來,小壺是一人到二人份,才三五塊錢,價錢只是遊客店的三份一;上三個人便要大壺了,也不過六塊八塊(摩幣跟港幣相若,美金高的時候,一元大約是我們八角)。

我很愛喝薄荷茶,常覺得所以會來到這兒住下,多少也因為它。
很多年前了,那是我第二次到摩洛哥,當時辭了報館的工作住到西班牙海邊小鎮,天天坐火車到巴塞隆拿大學上語言課。到了聖誕學校放假,同學們都回歐洲老家過節去,我留在鎮上不知道做什麼好,最後決定坐火車南下到摩洛哥去,當時我還未看過沙漠呢!
就是這樣,我到了撒哈拉邊陲小鎮薩果拉Zagora,當時它真是小鎮,總共只一條大街,十二月的下午太陽曬得人發昏,我坐在一間旁邊掛滿彩巾的小店外喝薄荷茶,那茶不是一壺的,是用一只高身玻璃杯放上一大把薄荷葉在裡面,看上去滿心清涼,喝下甜潤難忘。我在薩果拉那幾天每日都去喝上一大杯,回到香港後跑去City Super買過不同的乾薄荷,泡出的茶永遠找不回那念念不忘的滋味。那來自沙漠旁邊的回憶,縈繞心中…..

住下在索維拉之後,我慢慢也學會像本地人般煮茶和喝茶,和我們泡中國茶完全不同,是兩種學問,下次教你們。
但先提醒大家,怕甜的朋友來旅行時要留意,通常糖是在煮茶時已放進去的了,摩洛哥人嗜甜,一個像我們咖啡壺份量的茶壺,放的糖磚大約是我們方糖十二塊,喝不慣的真會像我朋友形容那樣:打甜震!
如果你是外國人,遊客店多已習慣「走糖」或減糖,侍應會關照廚房煮茶時別放進那麼多塊大糖磚,只用碟子把小塊方糖送到你面前;但為保險計,還是先說一句本地話 ”BLa sukra"或用英文叮囑sugar seperate的好,聽來跟法語差不多,他們一聽便明。
有不少民宿客人都曾大讚我的茶,好幾個告訴我:「是來到摩洛哥後喝過最好的…..」我聽了好笑,本地朋友都嫌不夠甜,覺得我不及格哪!

閱讀(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