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提及我過珠海搵食,必定揀澳門沒有的菜式;今期介紹的潮汕牛肉火鍋,我記得幾年前曾在羅白沙街及逸麗花園兩個地方開過類似舖頭,坦白說牛肉質素只及內地好吃的牛肉店七八成,勝在就腳且價錢相宜,所以我與朋友經常光顧支持,無奈兩店很快結業,未知是否因為本地人對這種看似單調、獨沽一味賣牛肉牛雜牛丸牛腩的全牛火鍋未能接受。
去到珠海,這類由潮汕人所開的牛肉店就多了,但要數最出名的那間,毫無異議,肯定是八合里海記。總店設在潮汕的海記,因為謝霆鋒曾經到訪拍攝《十二度鋒味》、帶嘉賓去學打牛丸而爆紅。我第一次去海記在珠海首間分店,店舖天花掛着四面大電視,以為去了紅館睇演唱會,只是播放片段全部都是謝霆鋒打牛丸,明星效應下該店晚市人龍不絕。

位於迎賓南路的愚園,是珠海其中一個中產飲食商圈,我非常喜歡其消費氣氛。

曾經獲《十二度鋒味》取景的八合里海記,由潮汕來到珠海開店大受歡迎,分店已經開到第三間。
海記至今在珠海開到第三間分店,但我最愛光顧迎賓南路「愚園」分店。珠海人消費能力及要求愈來愈高,像愚園、富華里這類集齊中產酒吧、食肆及店舖的商圈,格調新潮地方乾淨,我非常鍾意。這間海記分店雖然樓高兩層,晚飯時間仍是全場爆滿,要取票後在門外等,但我要再次強調,內地人晚飯時間是六時許,港澳人正常八時半開飯,人不會太多。

海記愚園店樓高兩層,晚市仍經常爆滿,但港澳人晚飯時間較遲,來到時本地人已用膳完畢,好快就有位。

牆身掛滿著名食家對潮汕牛肉火鍋的讚許,最搶眼當然是蔡瀾。
我發現每逢賣牛的專門店,牆身必定有幅圖,列明牛隻不同部位,哪裡是雪花、哪裡是匙柄,方便點菜。此店亦不例外,較特別是牆身還貼滿一些著名食家、包括蔡瀾對潮汕牛肉火鍋的讚許,令客人更投入涮牛肉氛圍。侍應呈上點菜紙,雖然早已預期是全牛宴,但此店夠狠,純粹賣牛肉、牛丸和少量菜蔬,絕不賣其他肉類或餃子等配料,戒牛者勿來。
湯底基本上都是以牛骨熬製,只是上桌前加入不同配料,我選擇的藥膳牛尾湯底味道濃郁,湯勺撈起的盡是黨蔘、紅棗等藥材,補身又暖胃。至於牛肉,我選擇了很多部位,無奈上菜速度猶如暴風狂雷,一般食客很難搞清邊碟打邊碟,試過扯着傳菜詢問,他亦答不知道,認真無奈。

藥膳牛尾湯底,湯勺撈起的盡是黨蔘、紅棗等藥材,補身又暖胃。

眾多牛肉款式中,我最愛是大路的肥牛(上),滋味在港澳食肆難求。
我唯有靠味道作分辨,覺得好味才召來經理詢問。最能取悅我味覺的,就是最大路的肥牛部位。肥牛最易認,上半截全肥下半截瘦,但放心,放進湯涮幾涮沾醬油吃,滿嘴盡是牛肉香味,絕不覺肥;這種牛肉滋味,與港澳頂級火鍋店的手切肥牛、入口無渣即化的不同,愈嚼愈是濃香。其餘較有印象部位,就是胸口膀和五花趾;前者即牛胸油,甘香豐腴,後者則爽口煙靭,口感特別。
吃潮汕牛肉火鍋,怎能不吃手打牛丸?此店牛丸有分生熟兩種,熟客必定是點較新鮮的生牛丸,還要是牛筋丸。灼熟後小心咬下,牛汁和熱湯一併湧出,這種牛丸質素實在港澳難尋。吃個半飽稍作歇息,突然見到廚房工人忙碌起來,原來就快到內地人宵夜時間,眾人各自拿刀純熟地切肉預備,一幕真正的庖丁解牛,證明此店生意甚佳,牛肉肯定新鮮。

手打生牛筋丸是熟客至愛,灼熟後牛汁湯汁爆出,小心灼傷嘴。

客人源源不絕,工人忙於切牛應付,此店牛肉有幾新鮮,顯而易見。
曾在此欄介紹,我每次打邊爐食到尾,定必加飯煮粥;不過吃潮汕鮮牛火鍋,則通常加河粉灼來吃,與牛骨清湯更是匹配。幫襯海記,我又學懂一種新食法:店家本來建議客人打邊爐前,到醬料架拿些葱花、香菜等調味料,倒入牛骨熱湯一起喝。我卻嫌打邊爐前湯底還不夠濃,決定等到最後湯底歷盡牛肉洗禮才依法做,果然又濃又甜,大家不妨試試。

到醬料架拿些葱花、香菜等調味料,倒入牛骨熱湯喝,又濃又甜。
閱讀(1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