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香港朋友來澳門旅遊,叫我介紹一間餐廳給他,結果自命嗜吃、四處尋味的我,都要停一停、想一想,不能馬上講出心水餐廳。該朋友要求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想去飲茶,重點是點心必須好食,就此而已。
澳門點心茶樓種類眾多。第一類歷史悠久,例如旅遊書常介紹的龍華、大龍鳳。第二類是街坊酒樓,包括聚龍軒、黃金閣等。第三類是夜茶小店,好似高士德合記、黑沙環烏佬等,非本地人不懂去。這類酒樓茶居滿載濠江特色,無奈那朋友很嘴刁,必須更高水準的點心才能滿足他。

剛在保利達開設分店的真點心樓高兩層,空間感十足,沒有坊間點心快餐店的逼狹侷促。
不計星級酒店的高級酒家,我覺得近年在澳門飲茶,金悅軒水準不俗。它屬集團經營,澳門珠海都有分店,走香港利苑路線,價錢中等,各款點心都有水準。我又想過帶朋友去食近年新興的點心快餐,表表者當然是香港過江龍添好運,但他本身是香港人,去返添好運又嫌特色不足。
思前想後,我決定帶他去保利達來來超市對面的「真點心」飲茶。此店充滿添好運影子,開業時叫金悅點心,據悉由金悅軒股東所開,後來因某些緣故易名,但我向員工打探過,店內出品與金悅軒點心產自同一工場,價錢卻便宜得多,性價比甚高,吸引不少街坊光顧,連開幾間分店。

點心據稱產自名店金悅軒同一工場,但價錢便宜不少,部分低至每籠十七元,性價比高。
保利達分店屬新開業,共有兩層,樓底非常地高,不會有坊間點心快餐店的壓迫感。翻閱點心紙,叉燒包一籠僅十七元,陳皮牛肉球二十二元,絕對比金悅軒便宜。我去飲茶有三種點心必叫,就是蝦餃、燒賣和牛肉,其餘則交由朋友發辨。點心即叫即蒸,但等了不久便上桌,甚有效率。
蝦餃最先送來,看大小就知對路。我最怕餐廳將蝦餃塞到包咁大嚿,以量取勝;正宗蝦餃,夾起來不能穿皮,裡面包着兩三隻小海蝦,最重要是加筍尖,這些條件真點心都做到了,蝦餃細細粒卻滿載海蝦甜汁。這度點心是全店少數賣超過三十元的,有此水準我覺得仍是非常抵食。
陳皮牛肉球也很對路。記得看過一篇星級酒樓大廚的訪問,說酒樓最唔抵食的點心就是牛肉球,因為牛肉毋須選用優質部分,入貨成本很低。不過我仍然覺得這度點心做得好是很美味。真點心的牛肉球呈深褐色,不是啤滿水或粉很多的淺紅,啖啖都食到牛肉球的靈魂陳皮與香葱味。不過,該店燒賣水準便平平了;不知為何,近年一直找不到好味燒賣。

蝦餃是我飲茶必叫點心。真點心出品跟足傳統,海蝦數量恰度好處,另加爽口筍尖,好吃。

陳皮牛肉球也很對路,牛肉呈深褐色,不是啤滿水或粉很多的貨色,啖啖肉味陳皮香。
接着便試我香港朋友選擇的點心。我不太喜歡吃糕點和麵包,但真點心的欖仁馬拉糕,水準令我非常驚喜,鬆軟有蛋香,甜味剛好,竟能做出我兒時吃馬拉糕的味道。另一度酥皮焗叉燒餐包,是添好運招牌點心,縱然珠玉在前,但真點心做起來也毫不遜色,足見點心師傅功夫紮實。

馬拉糕是我在此店最推介的點心,竟然做出我兒時吃馬拉糕的味道。

酥皮叉燒餐包是香港名店添好運的招牌菜,真點心出品沒被比下去。
我和朋友其實已經幹掉不少點心,卻意猶未盡地繼續寫紙繼續點。梅菜皇叉燒腸,腸粉皮做得又薄又有米味,梅菜香甜消弭叉燒肥膩感。最後一度飽肚之作,是非點心類的咖喱牛肉米線。這度主食分小辣和大辣,嗜辣的我當然點後者,雖然實際上也並非很辣,但的確夠味又夠香。捧腹埋單,只是二百餘元,更重要是香港朋友吃得滿意,總算無被拆招牌。

梅菜皇叉燒腸,外皮夠薄但有米味,梅菜與叉燒做餡非常匹配。

咖喱牛肉米線又辣又香,是令我有驚喜的一度主食。
閱讀(20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