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第三十屆澳門國際音樂節重點節目《杜蘭朵》有感 !
文 : 韋 然
早前又過大海,終於在三十年後,又再看了Puccini 以中國素材寫成的歌劇《杜蘭朵》這齣第三十屆澳門國際音樂節的重點節目。

第一次看到《杜蘭朵》,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那年,自己是學生身份,在英國唸書。當年,我們的娛樂之一,就是跑到倫敦執死雞睇臨時以平價飛出售予老人及學生的音樂會。那一年我看的,是英語版的《杜蘭朵》。由於當時沒有做好功課,臨時而來,結果是看得有一點不太明白,更覺得這歌劇空有中國之名,而無中國之實,服飾也有點有點不倫不類,不中不西。
三十多年後,有幸與李歐梵教授伉儷、劉靖之教授伉儷同來澳門欣賞此戲,實在不敢怠慢,一早到 youtube上,惡補一番,先把歌曲先聽熟,又快速看了這劇的不同版本,再把故事讀了一遍才去澳門。果然,有了事前的準備,看起來,果然是零捨不同,還看得津津有味,不再一頭霧水。
我在網上主力看的,是張藝謀任導演,在故宮上演的英文版。張藝謀的版本,排場十分跨張,服飾也中國化起來,整個演出精彩,還有功夫表演,很賞心悅目。在澳門演出的版本,則是由Giancarlo del Monaco 導演,William Orlandi 負責佈報景。在舞台呈獻上,頗多新意。此劇之台上佈景,色彩比照,強烈分明,一新大家耳目。就以公主出場作舉例,佈景上,以變幻之月亮亮出來,淒美得來又有一種攝人的氣勢,真是十分震撼。

出場的中國子民,換上了單色的藍布衣,又教大家聯想到50年代的中國。穿插在歌劇中的三大花臉,既恢諧,又生鬼,還把中國戲劇面譜抽象的文化層面,帶進西洋歌劇之中,二者都是神來之筆。
細聽歌曲,更發覺Puccini 除了引用了《茉莉花》作主題曲外,劇中其他歌曲,都隱藏著不少中國各地民歌曲元素,大花臉所唱的其中一段歌曲,就有《沙里洪巴》一曲的的影子。《杜蘭朵》公主擺雷台招親的故事,在中國的戲曲故事中常有,至於跳上雷台而遭打敗,要不要賠命,就真的不知。杜蘭朵公主設下的雷台,以猜謎語招親,真不知目的何在,可能只是刁蠻公主之公主病發作,搵人陪她玩玩而已。公主所出之問題遊戲,其實不深,在中國、西藏各地,都流傳著相同的謎語故事,只是主人翁轉換罷了。相信這一位外國王子,唔使問阿貴,一定係一早看了在西藏流傳的三個謎語故事,或者一早google 左答案,於是胸有成竹的打大鑼揭皇榜,打雷台。公主一看這一位外國俊男,想嫁又唔嫁,王子猜中都冇符 ! 最後, 外國王子反客為主,出題要公主猜猜他是誰,猜中有獎,公主不用嫁他, 他還要一死了之。若猜不到的話,公主就要履行諾言,下嫁王子了。但,當劇目進入主題戲肉之後,Puccini 就辭世而別。續寫的故事,其實,真是有點草草收場似的。王子在中國的中國僕人柳兒被捕,寧自殺死也不肯透露王子之真姓名,最終打動石頭心腸的刁蠻公主。

柳兒之死 ,印證真愛之偉大
個人以為這一個結局,是有一點過份完美。如果我是續寫的劇作人,我會在公主為柳兒自殺之後,王子為感激這一位中國僕人之愛,不理會公主之回心轉意,抱著柳兒之屍,離開皇宮。公主之公主病又發,不准王子離開,王子為感謝柳兒之愛,高唱一曲《偉大的真愛》,然後也自殺身亡。公主眼見世上之真愛,原來是這麼偉大,最後看破紅塵,削髮為尼,不問世事。這歌劇,由於是出自外國人之筆,因此之故,《茉莉花》也嫁得一主好人家,成為世界級名曲。
閱讀(4627) 網誌分類: 生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