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的外國料理甚多,但韓國菜永遠排第一。曾在此欄提及小弟學過五年韓語,在韓國搵食毋疑有一點點着數,例如獲贈小食、給折扣等,但實際上略懂韓語的最大得着,就是搭建一條橋樑,讓我透過認識韓國朋友,得以品嚐地道食店,得以知道當地人為甚麼喜歡這種味道,為甚麼深愛一些成本很便宜很普通的食物。每餐正宗韓菜,每餐都是學習。

首爾韓國料理在裕華大廈開分店,門面整潔又不老套,引起我注意。

開業不久,已聚落一批熟客,韓國人、本地人以至老外都來光顧。
未能經常到韓國朝聖,我也很想在澳門找到地道韓菜,一解「鄉愁」,但很可惜,在濠江正宗韓國菜館非常之少。直至近年,黑沙灣的中產區東方明珠一帶,連開幾間韓國菜館,各有特色,決定作系列報導介紹。
打頭陣的首爾韓國料理總店在氹仔,月前才於黑沙環裕華大廈開分店。整潔的門面吸引我光顧,女侍應奉上餐牌,一看深感驚喜。首頁印有行政總監金相柏先生的相片和履歷,得知他在韓國以生產醬料打響名堂,但侍應說他工作繁忙,未必常常駐店;餐牌菜式不多,大多是傳統料理,部分招牌菜除了註明食物起源,更會描述金總監烹調此料理過人之處。

我多次前來試菜,都未能遇上金總監,只好按餐牌逐一試其推介。

辣豆腐湯做得正宗,水豆腐滑不溜口,熱湯拌飯吃也是相當醒胃。
決戰繼續!餐牌引述《東國世食記》記載,指韓式冷麵起源於朝鮮平壤及咸興地區,前者為加冰加湯的水冷麵,後者則落辣醬拌食,是金總監按傳統做法的得意菜式。我一見傳統二字就中招,不容錯過。與辣豆腐湯一樣,追求料多的讀者別點,因為食材同樣地單調,只得幾款瓜菜拌食,但在我角度,咬勁十足的麵條混和辣辣涼涼的醬料,不知幾滋味。

餐牌寫金總監跟足傳統做韓式拌面,前來踢館的我當然點來試試。

韓式拌麵麵條咬勁十足,與辣醬及蔬菜絲攪拌食,辣辣涼涼好滋味。
紫菜包飯在我的韓國菜排名榜位置向來不高,但見鄰枱食客點了這菜,心血來潮又想試試這間菜館做得如何。韓國料理講五行養生,以流行的石鍋飯為例,紅色蘿蔔黃色蛋絲等整潔有序地鋪在飯面,變得好看、美味,亦平衡身體所需的營養。首爾韓國料理的紫菜包飯,同樣具有這個特色,鮮艷好看,特別是醃菜起着醒胃提味的作用,我給予極高評價。
餐牌花了很大篇幅介紹部隊鍋。部隊鍋的主要食材,亦即午餐肉、香腸、茄汁豆、年糕與即食麵等,通通是尋常超市食物,但它能夠盛行韓國,無非因為部隊鍋乃戰時物資短缺下的產品,代表着歷史與味道的傳承。我們雖然並非韓國人,卻不妨體驗其背後故事,讓自己吃得更有文化。
許多人覺得支付百餘二百元吃部隊鍋不抵,但無可否認各間店使用罐頭食物時,味道絕非劃一,仍可分出水準高低。這間店的部隊鍋在澳門屬高水準,特別是混和茄汁豆與芝士後的湯底,跟即食麵非常匹配,產生一加一變成三的化學作用。綜合多次試菜,不得不佩服金總監的出品,足夠擠身澳門韓菜館前列。心水清的讀者可能發現,試了這麼多菜式,為何沒有一款是烤肉?別急別急,食烤肉當然要去專門店,下期繼續。

紫菜包飯顏色鮮艷,醃菜起着醒胃提味的作用,我給予極高評價。

以罐頭製作的部隊鍋,亦有高低之分,此店部隊鍋在澳門屬高水準。
閱讀(7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