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胡琴的璧沁 -
回憶的南國意境 – 陳璧沁胡琴演湊會
文 : 韋 然
早前在文化中心聽李軍的胡琴新潮唱奏會,在聽得心花怒放之餘,竟回想到去年十月十六日在大會堂聽過的《陳璧心胡琴演奏會》,於是,心思思的很想去聽陳璧沁今年八月廿八是在屯門大會堂舉行的另一場胡琴音演奏會《南國的背後》。可惜早早安排了在當天上廣州作文化交流的項目,行不了哥哥,只能作罷。
李軍和陳璧沁這兩位優秀的二胡演奏家在他和她的音樂會中,很清晰的告訴大家,二胡並不古老,二胡是可以跟時並進的,既可以傳承傳統的五架頭,也可以挑起時代曲、擔起現代音樂,以至演奏爵士、樂與怒、藍調、雷鬼也沒有問題。
記得在《南境之境》的音樂會中,聽到了一位廣東話流利、自稱鬼妹的女生張國穎在陳璧沁的伴奏下,唱了一闋南音,唱來,也算有板有眼,味道雖然不夠,但己足以教人驚喜。南音是一種落地音樂,唱來玩來,要放一點,才有那一種落地感覺。聽鬼妹自嘲說她是唱歌劇的,能唱起南音,就已是一個破天荒的創舉。當然,璧心小妹伴唱南音,一點都難不到她。當日聽後,曾想請她們二人合作,以南音的曲式去唱出廣東童謠《落大雨》、《雞公仔》,以至一些宋詞,如蘇軾的《水調歌頭》,來引證這一些地方歌謠,宋詞歌曲,前身可能是以南音的模式出現。《水調歌頭》一曲,我曾請甘國衛先生以南音曲式在胡美儀的音樂會中試唱,效果奇佳,教人懷疑部份宋詞,在當年是以南音這一類曲式來唱的,曲無定調,而唱者則可各自演繹。
是夜,陳璧沁完完全全的是一個戀上二胡的女生,由略帶害羞的與南音初遇,到下半場的熱情奔放,就像是熱戀中的痴情女,由《病中吟》的深情傾訴,到《平湖秋月》與《賽馬》的灑脫,又彷彿與二胡在跳其探戈,合拍非常,更擦出了無焰的花火,一吻情深。
二胡要走出傳統,其實,是要透過現代音樂人與演奏者的合作。李軍和陳璧沁的音樂會,都能獲好評,幕後的工作人員,應有一功。陳璧心請來伍卓賢和一舖清唱來合作,是一個很明智之舉,而這正是「新」的源頭。
當然,璧沁小妹還懂得穿衣之道,時尚服飾件件新,靚女加新衣,不單止常教人眼前一亮,也教二胡時代起來。
閱讀(4611) 網誌分類: 生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