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時今日,不能小覻社會對鋤強扶弱的執念和力量,這種力量在投票時發揮極大成效,於是去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政壇新丁可以扳倒穩守議席超過二十年的著名議員;樂壇新人吳業坤第一首派台歌《原來他不夠愛我》榮膺我最喜愛金曲;備受打壓的《十年》,也成為金像獎最佳電影。

何伯扒房廚房由雀仔園舊店搬到祐漢區入舖,晚市時間持續出現排隊人龍,濠江少見。

店舖面積不大,食客毋懼坐得逼狹等鋸扒,支持這間老牌小店擴充營業。
鋤強扶弱的執念亦廣泛出現飲食界。媒體及網民對老店小店甚至車仔檔小販寄以同情保護,這種感受香港亦然、澳門亦然。今日提及的餐廳,廚房靈魂何伯曾在多間星級酒店掌廚,堪稱濠江豉油西餐廳始祖,成名之後卻於舊區雀仔園自立門戶開設「何伯小食」,主力接外賣單,但也在門外擺放幾張摺枱,客人可一嘗踎街邊鋸鐵板扒的滋味,食得招積。

入舖之後的何伯,餐牌價錢當然比昔日貴,更可惜是新張至今數月,很多菜式都因為廚房太忙未能提供。

吃鐵板牛扒噴煙上桌是常識吧,味道算是合格但沒有驚喜。
本人不少老友間中都會光顧該店,所得評語普遍為「幾有風味、廉宜,但老闆同夥計好串,催單會鬧客」。一直無緣光顧,後來聽說民署部門針對該店違法擺放餐桌,持續開出告票,掀起網上聲援,保衛小店生存空間。最終店方毅然轉到祐漢區入舖,開設何伯扒房廚房,皆大歡喜。
早前首次陪友人及其囡囡光顧新舖。澳門人搵食不像香港人,無論幾好食都不願意排隊光顧,豈料當晚去到竟然見到人龍,從他們對話所知,都是因為網上聲援事件,特意光顧支持。入座點菜,當然選擇名物鐵板牛扒,我到新餐廳試菜,習慣選最穩陣的普通版,好食的話下次才試貴價貨。就點安格斯吧,店員回答:「賣晒!一係蘇格蘭T骨扒一係和牛。(咁T骨扒啦,黑椒汁七成熟…另外我揀跟飯)塊扒上至好同我落單!」
上菜效率頗高,黑椒汁上菜前已淋在鐵板,仍然滋滋聲響,視覺及嗅覺效果勾起兒時光顧香港平民扒房的回應,分別在於這裡沒有細心地提供餐巾給客人擋汁;急急扯起枱布擋架,仍有醬汁濺到身上。味道是在想像之內,沒吃出大廚有把昔日酒店級扒房味道帶給食客,論食物與服務與香港剛結業的老店「樂意扒房」更是無得比,唯有以價錢有別開脫。

燒瑞士BB鴿即是炸乳鴿,味道亦是合格的,但未能達到皮脆爆汁的高標準。

焗豬扒飯算是有水準的出品,豬扒做到肥肉瘦肉相間的美味口感。
另外又點了燒瑞士BB鴿。大家都知道燒鴿其實是炸的,當晚試菜鴿肉算是熱熨,只是與皮脆和有肉汁的期望有點距離。各位讀者看到這裡,相信也猜到本文是一篇負評——而為了寫一篇負責任的負評,我又找了一天於下午不繁忙的時間再光顧。聽朋友說該店松山焗骨飯是招牌菜,一問才知暫停供應,唯有退而求其之點焗豬扒飯。公道地說味道不俗,勝過連鎖餐廳,只是店員傲慢態度依舊,點選多款菜式都是不耐煩地說「無!」餐湯也是三番四請才願拿來,西洋菜湯的味道不飲不是損失。
衷心想說,街坊小店得到同情和支持,一來是市民懷抱舊社會人情味,二來是想守住傳統手藝與味道。然而當我每次光顧農曆新年期間限定、極少會被掃蕩的街邊車仔檔,都會慨歎徒具形式而已,味道離晒大譜。現今港澳人士消費力大幅提升,小店如果還以為自己勝在抵食夾大件,擺出冷屁股去招待支持者的熱臉孔,生存空間只會愈來愈狹窄。
閱讀(8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