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eblog >  濠飲濠食 >  帶印度人吃印度菜

科公子

科公子,自命麻煩嗜吃人,為食絕不妥協,可以不理價格高低環境好壞,一切味道先決,心願盡嚐各國最傳統菜式。香港人長居澳門工作,再忙也好,發誓三餐不准吃得不好。
帶印度人吃印度菜
發表於 28-03-2016 07:11 PM
每周在專欄寫自己暴食豪飲的經歷,今期總算找到機會洗底,展示健康一面。其實小弟除了賣文維生,也是一位空手道教練,年輕時曾為香港代表隊成員,退役後亦繼續參與裁判及教練工作。在自己的空手道會,本人獲委任為印度道場的負責教練之一,不定期要前赴該國指導學員;這種交流在當地原來是件大事,有電視台及報章接機追訪,印象難忘。 遠道而來的印度師兄弟上周拜訪本人澳門道場。圖為小弟指導他們出拳技巧。 武術是世界語言,本人首次前往印度就是因為跟隨館長到當地授武(後排左二),屬難能可貴的經驗。 上周印度道場幾位學員飛往香港集訓,特別抽出一天拜訪本人位於氹仔的道場;以武會友最是高興,看見他們水準比我對上一次前往印度所見提升不少,更是用心指導。安排訓練難度不大,但自翊識飲識食的我,這次反而為安排他們用餐而被考起。眾人趕着折返香港,用餐時間有限;他們雖然同是錫克教徒,但有人可吃肉有人要茹素,必須同時兼顧。 要數澳門最有名的印度餐廳,理應是開設在威尼斯人的米芝蓮一星推介「Golden Peacock」;那裡有氣派服務也好,但菜式比較新派,我卻偏愛印度吃過的傳統口味。思前想後,還是選擇中央公園旁的「印度園林」,招呼遠道而來的同門。餐廳裝修與我在印度所見一樣,全部金色為主,以顯尊貴;樓底實在高,閣樓也可擺放幾米高的神像裝飾,坐得舒服。 印度園林開設在氹仔中產住宅區,頗受本地街坊或外籍人士歡迎,晚市經常爆場 由於印度同門的英文難懂,他們又各有飲食規範,這次點菜各適其適,他們與侍應以印度話溝通點菜,我則選擇自己喜歡菜式。吃印度菜我有不少心頭好:頭盤必點印度雞湯,這度菜在當地又稱為Sour and Spicy,味道似足上海酸辣湯,分別是加入雞粒。印度園林這裡做的味道不同,不酸也不辣,本來應該失望,但廚師用的香料非常特別,飲落又幾好味。 餐廳空間感十足,閣樓更擺放數米高的印度傳統神像裝飾。 天多尼雞屬於印度菜最穩陣之選,上菜時色香味俱全,肉質爆汁。 第二度永不失敗的主菜,就是天多尼(Tandoori)。這種以特製烤爐燒出的食物,看起來乾巴巴甚至有點焦黑,實際一咬就滿嘴肉汁。這天點了最大路的天多尼雞,鐵板上桌滋滋聲響香味四溢,一試味道果然不俗。食髓知味,追加了一份天多尼黃鱲倉,惜味道平平,不及雞肉和味爆汁。 身邊朋友總覺得印度菜全部是咖喱,感覺單調;但據我吃過及與印度朋友接觸所知,當地飲食文化其實對每種被統稱為「咖喱」的醬汁,視之為完全不同的食物:他們的Masala,是奶香較濃的醬汁;至於我的最愛Vindaloo,則最辛辣醒胃。打個比喻,我們中國菜豉汁就係豉汁、麵豉就是麵豉,不會混淆;試其他國家菜式,我一直學習從對方角度欣賞。 自己點的菜式試過,同門自選菜式又如何呢?很抱歉,所知非常有限!他們以印度語點的菜式,餐牌多數沒有,大廚卻以僅有食材盡力做出。印度素菜套餐我試過,上枱陣勢好像調色碟般有九格不同食物;但這天他們吃的,卻是以烤餅包着洋葱、紅葱頭及辣椒等蘸醬汁同吃。坦白說他們點的菜式並不豐盛,卻又開拓了我的見識。謝謝你們,印度再見! 印度師兄弟以烤餅包着洋葱辣椒等調味料,再夾着沾滿醬汁的雜菜同吃,簡單又滋味。 時間所限,無辦法帶印度師兄弟暢遊濠江,唯有等下次本人前往當地再聚。

閱讀(5631)


昔日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