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聽過食家朋友,慨嘆澳門人經濟能力大幅提升,但飲食品味及要求仍未能追上。惟近年觀察所見,這個現象隨着一些講究飲食的本地人,帶着滿腔熱誠開店而出現轉變。在這些誠意小店帶動下,的確擴闊不少客人識見;以光顧酒吧為例,年輕人由過往不外乎點藍妹百威、「威綠」「威水」轉為追求從外國精心搜羅的特式啤酒,一杯一杯來多試幾款。

Beer Temple由幾名懂得啤酒文化的年輕人開設,新推出的二百元任飲套餐平絕澳門。

台灣荔枝啤酒以至香港生產的手工啤「鬼佬」,都是受客人歡迎的啤酒種類。
這類有誠意的酒吧,澳門約有十多間,但以性價比而論,我肯定瘋堂圍Beer Temple冠絕澳門。憑甚麼這麼肯定?馬上開估——每瓶外國啤酒,酒吧售價平均七八十元;這間新店為帶旺人流,逢周一至周五推出超級優惠,由晚上七時至十時啤酒任揀任飲,送多一個手工薄餅,割喉價:二百元!平均飲三瓶啤酒就回本,成為不少愛酒之人的best kept secret。
上周又到這間「啤酒廟宇」朝聖(其實它的中文店名叫『醒』),還是請店主阿鍵及酒保阿Jeff為我推介。雖則謂啤酒任飲,但品嘗次序由淡至濃是常識吧!先以出名清爽的日本啤酒作熱身。「武藏野」以生的啤酒花釀成,帶香味而苦味較淡,酒精濃度5%,非常順喉;緊接而來換上比利時品牌St Louis,我酷愛當地修道院啤酒,那種醇厚麥味令人著迷;這天試的櫻桃啤酒卻以酸甜果味取勝,酒精濃度僅3.2%,最適合女士。

店內擺放多本教人品嘗甚至製作啤酒的參考書,滿足對啤酒文化狂熱的客人。

無手拎酒樽但又想飲啤酒?可以試戴我頭上這款小玩意「啤酒帽」,最多可連歎兩支。
遇上有內涵、有故事的飲品食品,通常我未試都會加分。店主阿鍵推介的第三款啤酒Kona Big Wave,是他到夏威夷參觀過其酒廠後引入,該廠主張物盡其用,釀酒時剩下的酵母渣會制作麵包出售,意念甚佳。味道愈飲愈濃,第四款美國生產的IPA(India Pale Ale)有段歷史:十八世紀英國人往來印度頻繁,從英倫運到當地的啤酒,往往因船程太長變壞;酒廠遂於釀酒時加入大量啤酒花保鮮,創製出濃郁又帶苦澀的新配方。
連喝多瓶特色啤酒,是時候吃點東西。點了巴馬火腿薄餅,餅底沿用傳統薄批做法,味道勝過不少意大利餐廳。阿鍵透露新推出的二百元任飲套餐,由同行做肯定蝕大本;該店做到源於酒吧是業主以廉價租金促成開的,矢志將瘋堂圍打造成時尚熱點;而該店薄餅是旁邊同集團旗下、「壹文創百貨」私房菜聘請的前五星級酒店西廚所造,水準當然高。

一邊喝着櫻桃味啤酒St Louis,一邊吃傳統巴馬火腿薄餅,大滿足!

當晚最愛的啤酒IPA,按照十八世紀英國酒廠為運酒到印度創製的配方釀造,濃郁而偏向苦澀。
上周Beer Temple朝聖最後一章,是來自丹麥的Goliat,酒精濃度逾10%,酒膽稍遜也不敢試;然而細心品嘗的話,濃厚的朱古力味混和啤酒香,又是味覺新感受。該店藏酒目前超過一百款,除了剛才的推介,還有近年流行的手工啤酒可供選擇。其實我覺得這間店可貴之處,也並非單純買醉或貪圖任飲這麼簡單,而是與一群懂得飲的朋友,大家一邊試酒,一邊交流和學習怎樣品嘗佳釀。酷愛杯中物的話,來這裡朝聖肯定無錯。
閱讀(6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