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記載,大約在秦末漢初期間,(公元﹝200﹞年間左右。於當年農曆七月三十日,是日為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之寶誕。當日十殿閻君及諸天神眾亦皆齊來,合掌恭賀這位大菩薩的聖誕,就在諸天神眾與十殿閻君到齊祝賀之時,地藏王菩薩即示現大慈悲相,先向到來祝賀之神眾道謝後說:「回想我於久遠劫來所修之功德,及以我所發下之大誓願力,到來渡化冥府及諸地獄等之眾生,但奈何世人只知貪著眼前,更是行善者少,行惡者居多!」
「雖有不少眾生已受教醒悟而脫此惡道等苦趣,但仍有不知多少的世人仍在行諸惡業,墮入如此惡道受無間之苦!此去彼來,地獄難空,亦無有盡期者。故於今日願與諸位聖眾商討,當作何才能使世人深信因果,反省不再行諸惡業,同心歸向正道,多作善業,遠離邪妄念,並行持正法漸漸脫離生死輪迴之苦。若能如是者必能斷除地獄之因,更可令此道的眾生亦得憑藉其子孫嗣續所修之功德,速得離苦超昇上品境界。」
地藏王菩薩
地藏王菩薩說後,十殿閻君及諸神等大眾,皆合掌恭敬而同聲如是答曰:「菩薩以無量慈悲之大願力,為要渡化此道的罪苦眾生,於久遠以來經已渡脫了無量無數之眾生。但查悉世人因何總是多惡少善?祗因世人都是執了邪惡二種見。而其邪見者,則以為人於死後為一切斷滅,更認為為人者都會永遠為人;而為畜者則永遠都是做畜牲。如此更自以為具有世人所謂超越的「智慧」,實為極微而不究竟的小聰明,因而妄說無因果與鬼神的存在。」
「更有等世人以自私自利之心,視其他一切眾生作為其應有之犧牲品,就因人們存有如是之見,造出了弱肉強食及你爭我奪的種種惡因及惡果。而存惡見者,是為了順遂其個人所願,以一己之私而欺心昧理,更似是而非地倡行諸般邪說及邪行,讚盜倡淫,以邪見妄論世間並無因果或斷言無鬼神之存在等。以種種歪理邪說否定因果及加諸各種譭謗,為了謀求私欲及掩飾惡行,不惜以各種不正言論去誤導引攝他人走入邪途,或以自心無明反去阻礙別人修善等等。以上諸般所作皆由眾生心造成了共業之浩劫。」
「地獄之所以會設立,乃因應眾生集結各種惡業相應而生者。若世間能清淨無作奸犯罪之人,地獄則自然空設無存。如今我等擬將地獄道中的種種惡趣,及如何悲苦受刑等實況,借助在世有德之人士,設法令其能入幽冥及目睹一切實況,使其還陽後能記述,普傳世間,好令廣作警勸世人,希望能減滅世人罪惡之心。」
「日後若有世人得知聽聞,懺悔改過,及永不再犯諸惡,力行向善者,應可得予酌情從輕法落或減免地獄諸罪。又若更能行善及廣傳流佈有關勸世勸善之言詞或章句,渡化他人,則其所有於以前犯之惡行罪業,可優先酌量或減免其所有過犯的罪業,再加計量其餘所得之善業功德。如此之人皆可速得應有之善業福報。」
「又有如上能悔過及行善之人,發心皈依三寶,勤修精進者,定能於一切處時中,亦常為諸佛菩薩共所護念,吉神亦護佑不離。且於在生之時,一切災星與諸惡鬼凶神亦不敢侵害,並能於壽終之時,有福神與菩薩到來接引往生極樂世界。」十殿閻君及與眾神共述如上這番話後便向地藏王菩薩作禮。
時地藏王菩薩聞得如是語句,即答曰:「善哉善哉!」此語即為讚歎十殿閻君及諸位神聖,皆有如此慈悲憐憫及護念眾生之心。經此會後,由十殿閻君、諸大判官及與會各大神眾等,復將所擬議以地府實況作為勸世一事,於當年八月十三日修本正式奏呈到主管人間、地獄及三界的天帝處等候發落。
天帝﹝即一般世人所稱的玉帝或天主﹞見聞奏章,歡喜而曰:「善哉善哉!詔令從今開始諸神鑒察,如有世人發心誓願改惡向善,在生時有悔改一惡事而不再犯者,准其將功贖罪。且可一功抵贖兩件罪過;又再能於改過力行有五件善者,則餘罪一概皆可赦免。」
天帝
「但若因此而故意行惡,多作重罪,然後選小項改過贖罪,如此則不能用此例而得赦免。若真能發心改過者,於死後,男者可轉生福地,女者亦可隨意轉作男身,並能衣食豐足。又能行善事而超過五件以上者,皆獲准以此作為替先亡修作冥福。可令先亡之親人眷屬,獲得超渡及脫離地獄及諸惡道的苦惱。」
「今後十殿閻君及眾神應要依此奉行,並速將如今所奏之各條文記載於玉曆內存案,並將此「玉曆」通行下界的所有城隍神、各土地、門神、灶神與各鬼神大眾,一切遵照此旨奉行。」
以上之略說乃「玉曆勸世章句」之來由也。由是世人應要確知因果與報應及應多傳揚有關勸世的善書啊!
「玉曆勸世章句」之能應世,初寫之人,原是古代的一位深修正道,具成就之大德,其名曰:「淡癡」。因這位上人早已修行成就,看破世間一切原本就空淡及無常者;一切名利物欲,只如水月鏡花,非究竟實有。一朝身去之時,即使有千間房屋或萬億財富亦無人能帶走,只遺留一身作業。更深悉一般世人離不了貪妄的癡心夢想,甚為感嘆!故而自號「淡癡」,希能藉此去渡醒世人。

「淡癡」更不遺餘力的常勸世人多行善業,其功行被冥王得知及選中,令其得入冥中觀察地獄一切實況,然後返回陽間著說善書廣傳於世。
而今我陳果齊不敢自認是甚麼有德之士,只是本著我佛慈悲的教誨及真誠勸善之心,故願將我三十多年來行法的所見所聞,尤其有因果報應勸世之實事,真心誠意地與大眾討論,以表一點心意。實非為了甚麼的名利回報,更非自言是怎麼樣的高人異士或渡人迷信之說。
願有緣者閱後能有若干知識及反省,若有善根能信者當會更積極行善,未信者亦可作為警世勸善或述異之書去閱讀也無妨。更希望能將之輾轉傳揚,使人人都會抑惡回善,令世間減少歪風惡行,共發正覺菩提之心。見聞獲益永遠不會墮落三塗之苦,如此實乃眾生之幸,亦乃果齊的最大所願也。
果齊雖是學佛行者,編寫卻非全用佛教的句語,反以現世較通俗易明的句語寫成。為令讀者易於閱讀接受,絕對無分教派執著心,只願能渡人心醒及回善,便是果齊之宗旨與最大目的。但無論怎樣亦不敢漏失佛法之精神及本義。
因此或許有等大德之士於閱讀後,會誤解我並非學佛甚至罵我為外道者。其實如佛說金剛經,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佛對須菩提言:「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由此應知,只要能濟渡於世而可令眾生醒覺回善者,是否佛道又有何分別!故應無須執著名相也。
果齊確乃如來之弟子,並無半點虛假。但為了能方便眾生之不同根性,如以上金剛經內所言的教化,只要能以善勸世、或是善事業等,都算是菩提妙花而遍滿莊嚴者。因此我們又何須太過執著於人我或分別教派等名相呢!何況釋、道、儒三教亦先賢聖者所遺留化渡眾生之導善明心法門。
果齊深信不單三教愛護世人,五教亦應如是。唯是教義的方式略有差別與深淺之究竟程度不同而已。只要行法之人能不存私心妄念及無我人等見,能抱真心一意,本著真修及渡世利益群生之心意而為。試問又何須為因世間的人或我等門戶之分別心,而忘卻了佛陀的真正教導,這才是真正的如來弟子。
若我們身為佛的弟子,心存四相,著我人分別等見,各因所執及至互相攻擊或毀謗。又不去多作真正的利生濟世與廣傳善法,難道這樣算得上是佛的弟子嗎?任你是如何的勤修唸佛,最多只能稱為一個拜佛自利的求福者。實已違背了佛陀的真正慈悲心和平等之偉大教化。人人的自我及私見,不但於己真修無益及對眾生無利,恐更會延誤了諸佛菩薩與十方聖者的利濟群生之大願啊!

因此只要我們能以真心自問,以菩提善心去幹,非為名利己見,哪管個人榮辱,問心無愧又何懼別人猜想!能方便化渡及喚醒世人改惡歸善,任何能令眾生早日脫離煩惱火宅的善法,都是真正的菩薩行及真正的佛法。亦如佛說金剛經的無得無說分第七,須菩提對佛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閱讀(5010)
網誌分類:
開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