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新iPhone,成為全城FB/ig爆光潮物,若買一部最平嘅iPhone 6s 16GB,世界各地的打工仔要工作多少個小時才能擁有? 各大城市人平均消費力又有幾強?
在生活經濟論上,一向利用一個非正式的經濟指數,叫做巨無霸指數(Big Mac Index),從生活的一點一滴,發掘經濟學的有趣故事及衡量全球物價水準高低。

至於,今次「iPhone指數」,是指該城市居民為了購買一部最平嘅6s 16GB ( $US650 unsubsidized),所需要付出的工作時間,外資行瑞銀將已進行44年的《價格與收入》報告,於2015年新增此項指標,作為估算全球共通的衡量標準,與經濟學上長期使用的巨無霸指數並行。
睇番瑞銀報告指出,以工時計,買一部6s,喺蘇黎世打工仔只要工作21小時,紐約要24小時,雪梨要34小時,倫敦平均要41小時,而香港要工作51.9小時就買得起。
中國市場方面,以北京為例,原來當地人要用217小時平均人工才可買到,以每日工作8小時計,北京當地人要做27日,連假期要做一個月有多,先夠錢買iPhone,但未計當中涉及排隊同上網預訂時間?
工作時間最長的,相信是烏克蘭首都基輔(Kiev)的打工仔,要做627.2小時。以香港平均每週工時約44小時來算,最快也要工作14周以上,即是工作近4個月, 要不花費、唔食唔飲才可買到。
閱讀(4055)
網誌分類:
開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