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白露日已過,秋天開始到臨,大家要注重保暖了。與此同時,港股近兩幾天明顯反彈,但面對股市高低波幅加劇、美國加息定向未明、香港經濟處於陰乾狀態等多項不明朗因素,我們如何化險為夷?強化荷包體魄?

股票大平賣,價值型投資,一般以PE、PB計算股票的估值及判勢買賣策略。但其實,也非必然,皆因未來市況股票還可能有歷史更低PE值、低PB值,其中內銀股就是一個好例子。
過去數月,內銀股平均PB值少於1,PE值也接近低單低數字,滿目皆是。不過,根據評級機構穆迪近月對工行及建行等11隻內銀股首季業績的分析,預計內銀股下半年盈利將會進一步轉差,因為壞賬問題、淨息差收窄和來自與股票相關服務收入下降。
同時,市場先生也給予大家答案,近日(9月8日)在大市單日反彈675點,工行(1398)、建行(939)、農行(1288)股價仍在徘徊於52周低位,而市場亦正期待銀行如何在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下推出更多的應變措施。
由此可見,單以PE、PB值的對比還是不夠,評估公司估值,行業前景更顯重要,同時,公司獨有市場優勢、管理層經驗、操守信譽也是考慮因素,再對比同業間的股息率、現金流穩健以支持派發股息,減輕借貸違約風險。基本面外,配合股價技術面來判勢,多利用不同指標對比,例如觀察RSI的底背馳,日綫圖及周綫圖。
更根本的是,回顧過去,每當全世界認為是危險的時候,機會同時孕育,總之要做好防風措施。若手痕想撈貨,除多作上述分析外,定要控制注碼,及嚴守止蝕(若下跌買入價15-20%),好運自然來,無懼風雨。共勉之!
閱讀(3869)
網誌分類:
投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