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8月,投資主題除了藍籌股業績期外,中、港股市表現疲弱欠明朗,單向買好困難度增加,反而造就沽空機構頻頻出動,催化「先私下沽空、再公開唱淡」圖利模式。
上週五停牌的中國忠旺(01333 )正就沽空機構的指控提出一份詳細聲明,回應公司被沽空機構Dupre Analytics發表報告載有對公司涉及的部份所謂關連交易的指控。
另外,主打智慧配電解決方案及節能方案服務商的博耳電力(01685)亦遭空軍伏擊,本週一有內地刊物質疑公司誇大帳目,公司昨天早上急召電話會議,重申財政健康,今早停牌,待發有關一篇於網路上的文章中某些針對公司的指控的澄清公告。
此外,滬港通去年成立,亦增加了「沽空機構」的操作模式多元化,他們沽空對象為往往屬於滬港通標的股份,沽空相關股份更可同時達到推底兩地指數的目的。這亦多少印證,中證監近期不斷調查懷疑沽空股市的「元兇」,據內地網站《澎湃》報道,其中一間受查的上海貿易公司,據傳為美國大型對沖基金CITADEL,旗下一間子公司「司度貿易」。

對沖基金身份亦受市場關注,近期有媒體報道對沖基金Oasis Management其沽空投資手法。翻查香港證監會及報道資料,Oasis曾因涉嫌沽空日本航空的股票而於2011年9月15日遭香港證監會公開譴責,並向該公司及其首席投資主任Seth Hillel Fischer各罰款750萬元。據悉,除Seth Hillel Fischer外,其核心成員尚包括Tommy Yip(曾任職Deloitte會計師樓及摩根大通亞洲股票期權部門的營運總監)。
事實上,公司要在短時間內跟沽空機構數度駁火,據路邊社消息,公司除進行市場 “護盤”外,還要公開回應,發澄清通告,背後支付的法律諮詢、審計等額外支出,或高達數百萬美金,隨時多過創業板公司一年盈利。
對投資者而言,在攻防戰未分勝負之前,公司一旦復牌,股價上下炒幅有可能達二、三成以上,成為貼市投資者尋寶機會,至於一般投資者,在沽空活動未收斂之際,似乎買賣較少沽空的股票,較為明哲保身。
閱讀(3740)
網誌分類:
投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