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元朗看音樂劇《我不完美》有感
文 : 韋 然
對於我們這一些居住於香港島的朋友來說,元朗是一個很遙遠的地方。
在未有西鐵之前,一起程,就要四五粒鐘,遇到塞車的話,就更跨張,分分鐘要成半日時間,真係好似香港嘅抵死童謠話齋 : 「入得去就唔出得,出嚟變做骷髏骨。」 。
我去元朗的次數不多,每一次去朗,都是有工作在身,或者是去元朗劇院睇騷。
在盛情邀請之下,這一個晚上,我又山遠水長的去元朗劇院去睇《我不完美》這一齣劇的重演,一口氣捀三個老友的場 – 負責音樂兼作曲的Paul Lin, 作詞的黃明樂、以及導演William Yip, 三位都是老友記。
去元朗劇院,是一個很健康的活動。我由黃昏六點半起,由位於鰂魚涌太古坊的公司仔出發,步行十分鐘到鰂魚涌地鐵站的月台,等了三分鐘車子,然後登上了地鐵,用了十分鐘上到中環站,然後,又步行了十分鐘到東涌站,這一回,我要等足七分鐘才上到去東涌的列車,但用了不到十分鐘去到南昌站,然後,又步行了五分鐘到西鐵站,又再等咗七分鐘車,搭咗不用十分鐘的時間,就到達錦屏站。出閘後,沿天橋行二十分鐘,就到達元朗劇院。計起嚟,由太古坊去元朗、車程不足30分鐘,真係話咁快就到,不過,又上又落又等車,計計埋埋,就都要行足45分鐘,等足15分鐘車。用了個半鐘頭去到元朗,啱啱好八點正。果然是步行有益,運動了一大輪,下午那一餐簡約的午餐,早已消化得無影無縱,在饑餓難抵之下,以跑步形式,飛去附近的車仔檔拮了一串魚蛋、買了一盒維他奶,不顧儀態的邊行邊食,終於在開場前二分鐘趕到,有驚無險。
好彩在出發前,到網上了一些功課,知道《我不完美》的故事內容,是講一群學生追求完美的過程中經歷和考驗,劇情不複雜,但故事是改編、還是原創,則不清楚, 也沒有交待,遲一些時間,要問問負責編劇和執行導演Emily Chan作一考證。 《我不完美》這劇真的不很完美,但卻教每一個看過這劇的朋友都開開心心。在故事上,此劇確是劇情單薄,伏線發展,全部可以預計的。音樂方面,也只是不過不失,Paul Lin是次所作的歌曲、流暢耳順,但欠了一兩首感人肺腑、驚天地泣鬼神的超級旋律,離開劇院,歌曲就如水過鴨背,忘了 ! 黃明樂的歌詞十分稱職,中英都揮灑自如,文字控制工夫純熟,不愧為超級才女。也許是在寫歌詞之時,要配合劇情推進,要極力遷就劇情,於是,就少了一些可以放於天下皆準的「精句」,而歌曲離開劇場,也就難以作獨立的歌曲流傳。
在歌詞上,個人認為可以寫得詩意多一點、「靚一哋」、雅一點。像Cats的 Memories, 其歌詞與Cats 的劇情推進既可吻合,又可作獨立的歌曲流行開來,讓每一個入場的大人細佬哥,都可以有一些手信帶回家,這才是音樂劇的最高境界。不過,講就易啫,又唔係你寫 ! 在香港,我們寫音樂劇、寫歌詞,基本上是接近「無補賞」的工作,時間不足、資源不足,在這一個環境之下,香港竟然年產N 咁多齣音樂劇,仲齣齣有番咁上下成績,雖然每一齣劇都不很完美,但已是香港人的奇績。可惜很多音樂劇、都難得有重演的機會,寫了的歌曲,很快的就不見了。
到目前為止,可以流傳出來的本土歌劇歌曲,真的不多,《我和春天有機約會》是最大的奇績。《飛天小女巫》的插曲《十二隻恐龍去野餐》和《Mali Mali Hung》成為街知巷聞的歌曲,最大原因,是歌曲可以在電視上出現,成為兒童歌曲,但今天的音樂劇歌曲,除了Youtube之外,好像沒有其他播放的地方了,這也是音樂劇的歌曲,難以推廣出來的死因。
《我不完美》的幾位朋友的演出,十分精彩,而導演發揮了選角的功能,加上精彩的對白,互動的演出,教在場的小朋友看得開開心心,不時以家長的口吻,即時教訓各演員要點要點,好鬼搞笑,一矮一高、一肥一瘦,搞笑的對白,演場氣紛搞得好好,導演William Yip 和執行導演Emily Chan果然的最懂得控制小朋友心理的大哥哥和大姐姐,簡簡單單的,就令到全場笑呵呵,認真唔簡單。順帶一提,在劇中飾演Annie一角的唱功,十分了得。 也許又是時間上的不足,在劇情與劇情推進之間,其實,是可以用音樂帶出來,但在資源上的分配,則有所難了。要多做一個認真的現場配樂,不易 !
閱讀(4124) 網誌分類: 生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