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489) 網誌分類: 建築;設計

朽木都可雕──王天仁
發表於 23-02-2015 03:14 AM
王天仁的作品有別與其他藝術家,因為他不會選用雲石、金屬等慣用的物料,而是被人棄置及視為垃圾、隨處可見的卡板木。他認為卡板上的痕跡卻是獨一無二的, 帶有不同的經歷和印記。於是,當流落街頭的卡板木遇上看卡通漫畫成長的王天仁,便逃離了成為垃圾的厄運,變成一隻生鬼有趣的動物雕塑品。
他的作品主要利用不同動物帶出詼諧幽默的感覺,此外,還加入了不少香港本土的生活特色及人性化。例如靈感來自黑社會術語的《疊馬》、會做不文手勢的《野兔》、面上有刀疤的《馬騮搣》、張開大口、卻不見手腳的《龜縮》等,為藝術品取了一些語帶相關的名字,帶出既親切又粗糙的矛盾,改變大家對雕塑的觀念。
其實,利用遭人掉棄的材料來創作,他不是唯一一人,但他不同之處是在作品上融入自身的經歷及香港本土文化,讓作品能屈能伸地存活於香港狹小的環境裡, 這就是他動物園的特色。
跟他的對話中,他不經意的帶出自己的創作理念,就是「廢」,在香港人們常常說甚麼廢人、廢青、廢物,但何謂「廢」呢?每個人或每件物件也有獨特之處,難度不在他的專長便是「廢」嗎?不知道為甚麼這段說話的內容,會面過後仍在我腦海中不定的重覆著。其實每位藝術家、設計師、建築師也有自己的一套理念, 對自己的作品也有獨特的見解和詮釋。
對我來說,每人最終的目標也是一致的,就是盡用有限的資源和能力,為這地球為香港為我們的家多付出一些。
網誌分類
昔日網誌
-
2023(4)
-
Aug(1)
-
May(1)
-
Apr(1)
-
Feb(1)
-
-
2022(8)
-
Oct(1)
-
Aug(1)
-
Jul(1)
-
Jun(1)
-
May(1)
-
Apr(1)
-
Mar(1)
-
Jan(2)
-
-
2021(9)
-
Dec(1)
-
Oct(1)
-
Sep(1)
-
Aug(1)
-
Jul(2)
-
May(1)
-
Apr(1)
-
Mar(1)
-
Jan(2)
-
-
2020(12)
-
Dec(2)
-
Nov(3)
-
Oct(2)
-
Sep(2)
-
Aug(2)
-
Jul(2)
-
Jun(3)
-
May(2)
-
Apr(2)
-
Mar(3)
-
Feb(2)
-
Jan(2)
-
-
2019(12)
-
Dec(4)
-
Nov(2)
-
Oct(4)
-
Sep(5)
-
Aug(3)
-
Jul(6)
-
Jun(4)
-
May(4)
-
Apr(5)
-
Mar(4)
-
Feb(4)
-
Jan(4)
-
-
2018(12)
-
Dec(5)
-
Nov(4)
-
Oct(5)
-
Sep(4)
-
Aug(4)
-
Jul(5)
-
Jun(4)
-
May(4)
-
Apr(5)
-
Mar(4)
-
Feb(4)
-
Jan(5)
-
-
2017(12)
-
Dec(4)
-
Nov(4)
-
Oct(5)
-
Sep(4)
-
Aug(4)
-
Jul(5)
-
Jun(4)
-
May(5)
-
Apr(4)
-
Mar(4)
-
Feb(4)
-
Jan(5)
-
-
2016(12)
-
Dec(4)
-
Nov(4)
-
Oct(5)
-
Sep(4)
-
Aug(5)
-
Jul(4)
-
Jun(4)
-
May(5)
-
Apr(4)
-
Mar(4)
-
Feb(5)
-
Jan(4)
-
-
2015(12)
-
Dec(4)
-
Nov(4)
-
Oct(3)
-
Sep(3)
-
Aug(5)
-
Jul(4)
-
Jun(5)
-
May(4)
-
Apr(4)
-
Mar(5)
-
Feb(4)
-
Jan(5)
-
-
2014(11)
-
Dec(4)
-
Nov(4)
-
Oct(4)
-
Sep(5)
-
Aug(4)
-
Jul(4)
-
Jun(5)
-
May(6)
-
Apr(2)
-
Mar(5)
-
Feb(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