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除了生前曾修悟得證神通或有大宿根者外,其他都如一般世人無異,當其剛離開熟悉的塵世陷進了另外一個陌生的新境界時,很自然就會感到一種徬徨及恐怖,而感到神智昏亂失卻主張。尤其那些孽力較重的眾生,命終之時,會感到四肢如割破裂的痛苦,故在旁的親友切莫執住該臨死的人作出搖動,或說令他不安的說話,這樣會令到他內心增加了很多的痛苦與憎恨心。心生這惡心一念謂之「惡死」,這樣的惡死,便會令到他的「神識」產生了或增加了惡因的助緣,容易會投生於惡鬼或修羅或傍生不等。即使這臨死的眾生在世時曾略有修持,但臨終時有此一念憎恨或執著與惡念之心者,亦難生上好之地,故宜注意也。

如有重孽的人,命臨終時,神識漸昏迷,便產生如夢的幻覺,或見到身邊圍著生前已去世的惡友向他招手,或作種種引誘、恐嚇。因其生前惡集所惑,而有此感應,便很容易身不由己迷迷糊糊的走向其認為適合的道路,其實這路是黑暗之惡道,不知不覺便又投生於人畜或餓鬼道,更再受著生老病死之苦痛與生死輪迴,無有停頓,這就是他們的投生去向。
惡死者,他臨終時所見大多如是:當他將死時便會幻覺看見天旋地轉,或山丘倒壓於頂,光明漸失,因而心生極度畏怖,而兩眼向上望,雙手怕被倒落的山丘樹林所壓而不停伸出亂舞,希望能予阻擋,所以很多時會見到有人臨終時雙眼反白向上,口吐白沬,手足亂舞,這是他臨死前所見的景象引致。孽不重者有時亦會見到恐怖景象,但當然輕重有所分別。如此至極度恐怖驚慌及痛苦之際,其「阿賴耶識」(即俗稱「神魂」或「神識」)便開始脫離身體,至心臟全部停頓,然後正式死去。
通常惡死與善死的死相分別是:
惡死的人臨死前所見景象恐怖之外,其神識昏迷至脫離身體一般是先由頭部開始,落至手肢身體,,然後由腳而出,才心臟停頓而死亡。即先會發覺頭部先凍至最後腳部冰凍,失去知覺,即表示其神識先離頭部,由腳而脫出身體,這一般都是惡死或墮惡道的眾生。
善人去世、或稱善死者,其命臨終時,痛苦度會大大減輕及完全沒有。當他命臨終時,亦會預先幻覺或見良善親友招手,或見如天堂佳境,一片光明美麗,更聽聞有天樂之聲,悅耳動聽。如有修持者更會得見自己所信奉之本尊佛菩薩或見其眷屬同來扶接,歡喜無量,無有半點恐怖及憎惡之念,而神識於昏迷中沉沒,隨之往生善趣,或天或人,或往生本尊淨土不等。這等善死的人,死時當然面色形貌安詳,甚至露有笑容,無大痛苦更無任何恐怖形態出現。其神識脫離根身(身體)是由腳先脫離及至腿足手肢,最後由頭頂而出離,才心臟停頓正式死去,態度安詳。這就是善死與惡死者的分別。
西方三聖接引圖
除了善死與惡死外,更有一種是稱為無記性死亡;死亡就大致分為三大類別!
無記性死之眾生,這等人是現今世界居大多數的一般的世人,因為一般現今世人,大多數都是或有善根亦有過錯,或信佛道或信其他宗教,但或信而不精進,或因世間俗務分心、又因久病失憶忘記一切,於臨終時其神識不知自我,雖曾修善道或有念持經咒,因其根器修持不足或因神識昏迷忘卻一切。如此眾生在臨終時,如無親友或善大知識能從其耳旁提醒他堅心信念,或稱念佛菩薩或其生前所信奉的聖者聖號,他就迷糊地神智昏迷,直至脫離身體,隨當時因緣或投人投畜,或因其臨終時心生幻覺而投生其他境界去;任你可能是修持了多年,到最後亦不解脫,所以最為可惜。故此許多宗教(佛教更是),認為念佛最可貴就是命臨終之一剎那一心不亂,念佛號向光明往生,不墮惡道。所以凡有人於臨終時,必定有他們信奉的宗教之行法者替他稱聖號或念經接引,就是這個道理。又因為等候投生的中陰期是四十九天之內,故一般人認為最好要做法事超渡亡者,且必須要在七七四十九天內做呢!

各位明白了生死之道,則生死又何足所懼呢!
當每一個人出世時都已經帶了福報或孽報而來,各有不同,早已決定了死亡與及富貴壽夭的命運。故此,生時富貴未必可喜,富貴難得永恆;但死時的情景亦未必可悲。自古以來試問生死誰能代替!任你是貴為天子王侯,或貧窮弱小者,無人能免,敢說生死最公平,無貧富之別,誰也有死亡的一天,此乃必經的過程。所以以修佛者而言,最重要就是了知生死苦,早修善道,發大菩提,直至佛地。任是富貴極品,不明生死,執著世間名利與形相而不能脫離六道生死者,終非究竟之樂,都是一個悲苦及可憐的眾生。因此修佛道之人,須要平日經常修持,多行孝善,與念佛及做佛事、希望能在臨終時取得力量。苦恆常修持有素,心性明悟,了知生死之義,心中無有恐怖與罣礙,更離顛倒夢想之心,乃可一心不亂,勇往直前而不受外來魔障所阻,得佛接引,直往生佛國淨土。此乃念佛因緣力故,切記、尤於命臨終時最為得力!須知:
一句彌陀生淨土
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閱讀(6929)
網誌分類:
開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