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迴轉世的事例有很多,而且大多經專家從科學角度證實,但可惜世人仍未能全接受輪迴理論,往往只憑著自以為是的小聰明,滿以為自己所知所見所想就是對的;有了這樣的思想又怎會接受現世虛空而另一個世界存在的理論呢?
佛陀早在二千五百年前經已「證道」,悟出了超乎世間的智慧及偉大思想。相信各位亦知「佛」這個字本是梵語譯音而成,其意思為「覺者」。這個「覺」是真真實實的徹底覺與悟,能深明世間及宇宙之一切,且不偏不漏無盡地了知一切,包括生死無常、天地人物與輪迴變化等,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故信佛者是信「佛」的真正理論,學佛者即學「佛」如何取得覺悟解脫生死輪迴,而非如一般的人只會盲目向偶像與形相求拜便自以為是信佛學佛。假設人們要向老師學習其崇高的思想,卻只會盲目崇拜老師而不知虛心真正求學問及實踐,只重崇拜不求學習,不修習老師所教的方法,試問這樣的學生能有成就嗎?可以肯定他追隨老師直至終老亦是一無所得,只是老師的一個崇拜者而不是學者,更不是行者,而他的表現,可能更令其他有意追隨其老師而有志求學的人,因見他及如此無知無學而失去信心,卻步不前。這樣不單自己學不到好老師的知識,更因此誤了自己的寶貴時間,更連老師的良好聲譽也受到不必要的謗損。故此任何學佛者都要每時每刻提醒自己,運用不偏見的智慧,虛心地去學習與處事,否則即使你有緣真正遇到了好的導師,亦是如入寶山空手回,一無所益。

尤有甚者,人若不用應有的智慧,而只是一窩蜂的隨波逐流,別人說怎樣好便隨便輕信及隨之而行,這可真正的危險了。就因一般世人都有著這般的弊病及盲目追隨名利與表面形相的思想,故甚容易被世間上正虎視眈眈的邪魔妖孽不正之道及世間的騙子等有機可乘,因而奸計得逞。這樣除了延誤了自己還未算,更可能因而傷害了真正愛護自己的人,如父母夫妻或子女朋友等,因你若不幸無知而誤入騙子及害人邪教的圈套時,試問又怎不令你的家人及朋友們為你傷感呢!
由於世人皆有弱點,因而邪教也就有機可乘,利用無知青年去為非作歹,真是作孽深重、害己害人。
一般青年在未能真正分辨世間之正邪與是非好歹之時,大多會憑著自己的喜惡而非真正的智慧去觀察事物,加上許多青年人總是認為自己虛空寂寞,要追求個人理想等等,自然忽略了社會及父母與良師益友對他們真正愛護的一面,相反地產生了反叛思想,誤解了真正的自由,而盲目無明地追求自己認為「美好」的理想,妄生了貪嗔愛恨不平之心態。就因有了這樣抗拒的心態,自然對真正的良師益友所作的善勸之言不能虛心接受。這偏見的心態就是那些邪魔外道騙子等的最好利用機會。
所以古人有云:「忠言逆耳」但相反的,邪教所為,卻是「毒藥糖衣」
邪教如何誘人入圈套
一般真正是導人行正善的宗教,有了幾千年的歷史存在,均有其真實價值及教義理論。但為甚麼對人類及社會都有偉大作用的宗教亦會被一些人們所抗拒,他們反而走進了邪教的圈子去呢?這是因為他們「無明」,即前面所說那一種無知者的心態,不能真正分析是非。
凡所有良好的宗教,無論是佛教、道教與天主教或基督教等,都必然立有其教人行正行善不能奸淫邪盜的戒律,其實這亦是做人處世應有的道理而已,可惜世人多都不明真義。不單只各正信宗教的任何教徒要遵守教規,即使任何國家與社會亦有其必須遵守的道德規限與法律原則。這是理所當然,是必須要的。但是邪教卻就利用一般無知世人的錯誤思想及不平心理去作出種種引誘,使人們不知不覺間迷茫地踏進了他們的圈套。
邪教大致都會提出種種似宗教非宗教及似理由非理由的思想,去灌輸他們的信徒,以達到他們的私慾或名利之目的。他們通常都會用以下方法利用世人錯覺及心理:
(一) 自說是受某一位真神所指使到來幫助世人,說自己才是真命所歸,別的教派都不是。
(二) 通常會自稱有著甚麼超於別人的力量以吸引信徒,並稱說可以怎樣幫助教徒解決各種疑難,例如:經濟上能怎樣令你豐足,如何求得順利橫財,又或怎樣幫助你解決感情上的問題,怎樣能令異性喜歡,又如何令你受人敬愛升職加薪等等。
(三)傳播流言,宣稱他們的教派有著怎樣龐大的實力,已遍布世界各地,某某名人亦是他們的信徒等,利用世人的虛榮心理吸引信徒。
(四)自立教規,說要怎樣互愛別人,不要為自私的小家庭所束縛,應享用人生的寶貴自由,用性的解放去引誘及吸納那些無知及受到家庭困擾而未能真正解脫之輩,接受這似是而非的理論踏入他們所謂「自由」的性解放的圈套。
(五)利用年青人的無知、與家人父母未能充分溝通、對社會不滿及不平衡等心理,宣稱加入了他們的所謂「大家庭」會有怎樣的溫暖等等,使可憐無知的青年被他們任意利用作為他們的骨幹「工具」,協助他們去為非作歹。很可憐這班被利用的青年人還抱著滿腔熱心,還以為自己在做著偉大的聖人般的行徑,甚至無知地甘願失去他們寶貴的生命,不為慘痛乎。正是:
聞者傷心,聽者悲憤,天地震怒,法律不容,
如此魔類,妖言惑眾,真假難分、正法受謗,
令眾受苦,禍害蒼生,如何救拔,此等有情?
應倡道德,勿執私心,流布教育,廣宣正法!
閱讀(5497)
網誌分類:
開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