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廣東童謠兒歌 文 : 韋 然
廣東童謠兒歌「歌曲化」的歷史,很短。 最早期歌曲化的廣東粵語童謠兒歌,可能是收輯於《協和幼稚園》歌集的《五更天》。其後,在香港的教科書中,也出現過《兩角彎彎一頭牛》,而筆者在合唱團中,也唱過不知何人所編的四部合唱歌曲《麻雀仔》。
陳美齡在日本灌錄的世界童謠歌集中,也收錄篇一曲以呢喃調、吟唱方式來唱的《噯姑乖》。但,這些「粵語童謠兒歌」,除了陳美齡的《噯姑乖》一曲,是合乎廣東話的標準以外,其餘的,都是「唔啱音」的,唱起來,很「拗口」,倒字重重。
真正以廣東話入樂的「廣東童謠兒歌」, 應該是有香港「粵語流行曲之父」之稱的周聰先生。
周聰先生於1956年,為港產粵語長片《家和萬事興》寫了原名為《家和萬事興》的《一枝竹仔》。這首歌曲以「一枝竹仔易折彎」作主題,寫出了「團結是力量」,「家和」才可以「萬事興」的做人小道理,可說是真正「廣東童謠兒歌」歌曲化最早期的作品。
筆者當年采風,由於資訊不發達,未能找到原曲原詞,也不知此曲為周聰所作,自以為是傳統民間,隨手的修定了一些歌詞,如添加了「心堅志毅勇敢」等句。這修定本後來意外地成為大家現時傳唱的版本,代替了原曲《家和萬事興》。
在50年期間,廣東的音樂工作者在「音樂為人民服務」的政治口號前題下,以廣東童謠兒歌改編了及創作了一些音樂作品,在這些歌曲中,除了《月光光》一曲之外,其他的歌曲並沒有流傳開來。《月光光》一曲是於1958年中正式發表的,作曲的,是廣州的音樂家喬飛先生,而寫詞的,是潘琳女士根據廣東童謠兒歌作素材而創作的。其實,這首歌詞只採用了「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檳榔」這四句廣東童謠而已,其他的歌詞,都是潘琳女士從新編寫。這首歌曲借母親噯姑乖入睡之呢喃句,說出了人民共同的希望,從來都是很簡單的,就是生活安定,國泰民安而已。這首歌曲一唱,就得到大家的共鳴,廣泛流傳。 /
最早期歌曲化的廣東粵語童謠兒歌,可能是收輯於《協和幼稚園》歌集的《五更天》。其後,在香港的教科書中,也出現過《兩角彎彎一頭牛》,而筆者在合唱團中,也唱過不知何人所編的四部合唱歌曲《麻雀仔》。陳美齡在日本灌錄的世界童謠歌集中,也收錄篇一曲以呢喃調、吟唱方式來唱的《噯姑乖》。但,這些「粵語童謠兒歌」,除了陳美齡的《噯姑乖》一曲,是合乎廣東話的標準以外,其餘的,都是「唔啱音」的,唱起來,很「拗口」,倒字重重。 真正以廣東話入樂的「廣東童謠兒歌」, 應該是有香港「粵語流行曲之父」之稱的周聰先生。周聰先生於1956年,為港產粵語長片《家和萬事興》寫了原名為《家和萬事興》的《一枝竹仔》。這首歌曲以「一枝竹仔易折彎」作主題,寫出了「團結是力量」,「家和」才可以「萬事興」的做人小道理,可說是真正「廣東童謠兒歌」歌曲化最早期的作品。筆者當年采風,由於資訊不發達,未能找到原曲原詞,也不知此曲為周聰所作,自以為是傳統民間,隨手的修定了一些歌詞,如添加了「心堅志毅勇敢」等句。這修定本後來意外地成為大家現時傳唱的版本,代替了原曲《家和萬事興》。
在50年期間,廣東的音樂工作者在「音樂為人民服務」的政治口號前題下,以廣東童謠兒歌改編了及創作了一些音樂作品,在這些歌曲中,除了《月光光》一曲之外,其他的歌曲並沒有流傳開來。
《月光光》一曲是於1958年中正式發表的,作曲的,是廣州的音樂家喬飛先生,而寫詞的,是潘琳女士根據廣東童謠兒歌作素材而創作的。其實,這首歌詞只採用了「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檳榔」這四句廣東童謠而已,其他的歌詞,都是潘琳女士從新編寫。這首歌曲借母親噯姑乖入睡之呢喃句,說出了人民共同的希望,從來都是很簡單的,就是生活安定,國泰民安而已。這首歌曲一唱,就得到大家的共鳴,廣泛流傳。
其後,在香港的教科書中,也出現過《兩角彎彎一頭牛》,而筆者在合唱團中,也唱過不知何人所編的四部合唱歌曲《麻雀仔》。陳美齡在日本灌錄的世界童謠歌集中,也收錄篇一曲以呢喃調、吟唱方式來唱的《噯姑乖》。但,這些「粵語童謠兒歌」,除了陳美齡的《噯姑乖》一曲,是合乎廣東話的標準以外,其餘的,都是「唔啱音」的,唱起來,很「拗口」,倒字重重。
真正以廣東話入樂的「廣東童謠兒歌」, 應該是有香港「粵語流行曲之父」之稱的周聰先生。周聰先生於1956年,為港產粵語長片《家和萬事興》寫了原名為《家和萬事興》的《一枝竹仔》。這首歌曲以「一枝竹仔易折彎」作主題,寫出了「團結是力量」,「家和」才可以「萬事興」的做人小道理,可說是真正「廣東童謠兒歌」歌曲化最早期的作品。筆者當年采風,由於資訊不發達,未能找到原曲原詞,也不知此曲為周聰所作,自以為是傳統民間,隨手的修定了一些歌詞,如添加了「心堅志毅勇敢」等句。這修定本後來意外地成為大家現時傳唱的版本,代替了原曲《家和萬事興》。
在50年期間,廣東的音樂工作者在「音樂為人民服務」的政治口號前題下,以廣東童謠兒歌改編了及創作了一些音樂作品,在這些歌曲中,除了《月光光》一曲之外,其他的歌曲並沒有流傳開來。《月光光》一曲是於1958年中正式發表的,作曲的,是廣州的音樂家喬飛先生,而寫詞的,是潘琳女士根據廣東童謠兒歌作素材而創作的。其實,這首歌詞只採用了「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檳榔」這四句廣東童謠而已,其他的歌詞,都是潘琳女士從新編寫。這首歌曲借母親噯姑乖入睡之呢喃句,說出了人民共同的希望,從來都是很簡單的,就是生活安定,國泰民安而已。這首歌曲一唱,就得到大家的共鳴,廣泛流傳。
1977- 1978年間,筆者有感於盧青雲於明報自由談中發表的一篇有關廣東童謠兒歌的文章,謂廣東童謠從未為音樂人重視,讓這珍貴的文化遺產,一片荒蕪,於是,筆者有感而發,開始了在民間采風之漫長工作,並以採集回來的資料,分類為「催眠」、「逗兒、弄兒」、「兒童遊戲口令、唸謠 」、「勞工小唱」、「市集小唱」、「風俗及地方及人物小唱」等六大類,編成六本小冊子,並積極以這等素材編寫歌曲、創作,寫成近三百首名曲為《廣東童謠兒歌》歌集,也幸得當年新成立的「星島全音」唱片公司肯首,由香港大學的同學梁燕冰、曾嘉麗、唐健生、趙禮航、程麗明、基督教兒童合唱團的小團員張崇基、張崇德、霍嘉敏、羅富國師範學校的同學蔡美璞、馮秀貞等協力下,灌錄了一共四輯廣東童謠兒歌,收錄了《排排坐》、《氹氹轉》、《噯姑乖》、《雞公仔》、《洗白白》、《爬牛牛》、《搖到外婆橋》、《落大雨》、《小明小明小小明》、《大笨象去打仗》等等四十多首以廣東童謠兒歌作素材寫成的創作兒歌,其後,香港音樂統等處在蕭炯柱批核下,出版了可能是全香港第一集廣東童謠集《廣東歌選》,收輯了五十首廣東童謠兒歌,作為學校的輔助教材。
此外,香港的藝聲唱片公司也在同年灌錄了兒童歌曲《歡樂兒童》,收錄了二十多首創作的廣東童謠兒歌,包括了現今很流行的《何家小雞何家猜》等。 81年,香港的曾敏詩及其他歌手都翻唱了這一批廣東童謠,而這批歌曲,隨著香港粵語流行歌曲在國內大量翻版而在民間流行起來,成為南華地域的地道民謠,廣泛的在民間、學校傳唱。其後,這批歌曲更穿洋過海,流傳到星馬一帶,成為了不少70後和80後的集體回憶。部份兒歌,如《何家小雞何家猜》、《跑步步》更被改編為國語兒歌,作為星馬一帶的華文學校音樂教材。 在歌曲翻唱的流程中,大家多以為這批歌曲,視為傳統的作品,也算得有趣。這些歌曲,都不是什麼偉大的作品,只是這些歌曲很都啷啷上口,也很民間、鄉土的,而這些歌曲的流行,間接讓廣東童謠兒歌繼續流傳,也算得是廣東童謠的傳承。
閱讀(10295) 網誌分類: 生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