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此,人死後理應盡早入土為安,免亡者仍依戀著屍體而會有變殭屍的可能。若亡者心生依戀世間之念,不願相信自己經已過身,而悲哀憤恨地迷失本性或心生恐怖,就會因此一念,走上魔鬼之路,或心急投生了六畜之身,那就更為可悲。
宗教對人有何影響及幫助
信奉宗教的人,無論任何教派,總是希望於過身後得到自己的宗主或神所接引,去到光明的地方。但我敢說若不明生死要道,談何容易!到時恐怕不是你所信奉的神不接引你,而是你自己心生恐怖未能明白或因不能分辨是非,迷妄間走錯了道路甚或走向旁生及罪惡之道,那時再因而投轉於六道,悔已來不及了,因此在信佛者而言,依理教化,最重要的就是這一關了。故此恆常都要修持佛理教化,深切了知生死無常之道,緊記於心,念念不忘。若平時修持有素,真正心性明悟,知生死本乃必經之路,得明此理則一心不亂;此心不亂便不會存有生死的恐怖,方能遠離世間所有,不執不戀,無罣無礙,勇往直前而不會受到外來一切魔障的阻礙及引誘而走失大道,直往心中所求達到的目的地「佛國彼岸」。由此不亂的緣故,不會走向錯的道路,便真正得佛接引,此乃念佛的因緣力是也。所以學佛亦非困難。有等不識字無法看經學佛者,只要其平日一心不亂、信心不疑,持念一佛名號亦必可往生,此乃佛教方便之法門,稱之為「淨土宗」。故無論學佛或任何宗教者,若一心不二必有成就。相反如今日信東明日信西,見高則攀,見低則輕視,如世人的騎牆投機分子,意向不定,無所依歸,如此之人哪有不亂之理?心念一亂,智則不定,自然容易受外魔及心魔所干擾,此乃任何修行者之大忌。須知當一個人剛死去的時候,通常會有下文所述之不同情形。
人初死時的心態及去向
人剛過身,初則神魂不定,都由其生前所作的孽力及智慧而定去向,各有不同:
[list]先隨其在世時所作的各種罪孽,以其最重大者,因受其害的冤親或債主所告發及苦纏追討,先往受罪苦之報。[/list]
[list]隨著其人在生時未能除去的某種壞習氣及意念所生,而被其同類所引入,不知不覺地隨環境而投生轉到不同的境界。或是人,或是餓鬼,或旁生如畜生等不定。[/list]
[list]因其人在生前,尤其在臨終剎那時信念所歸的意願,投生其意願所感的六道眾生之中,或往生於天堂或佛淨土。[/list]
因何要做佛事或法事
因有如上各點理由,各種宗教亦常勸世人於有生之年,多作善舉,切勿作奸犯科,勿使自性靈魂污染,自然不會心生恐怖,不受冤親或債主所追逼而墮落於因果,可免於命終後往生地獄及旁生等惡道,否則悔之晚矣。
因此不論是何宗教,總會向臨終的人或已過身的人做一些不同形式的法事,目的是向亡者講解生死原是無常,應安息勿記掛世間,要向光明正確之路而前行,勿生恐怖、勿生疑亂,走向心中所歸向之神的懷抱。大致總是這樣,其理大家可明。相信各位有興趣探究的是:亡靈與鬼魂有何分別?又為甚麼要做法事超渡呢?
講起亡靈與超渡法事,大家首先要知道何為亡靈。但凡一個人命終之後,其生命主體離開了身軀,其實有存在的生命主體一般被稱為亡靈,佛學上稱之為阿賴耶識,而非鬼也。但很多人都不知所指,認為人死後就是鬼,死後永遠就是鬼,其實是不對的,尤其以正信的佛教理論而言是絕對不贊同及接受這樣的想法,否則哪會談得上做佛事超渡亡魂。其實以佛教理論,諸佛菩薩為方便渡世教化世人,已覺悟真正的生死無常,佛與眾生之分別,只在悟與未悟的境界不同而已,故有云:「悟即是佛,迷即眾生。」
凡未能真正徹悟的人包括所有靈性的生物皆稱為眾生。就因眾生仍存迷妄之念,依戀世間,未能覺悟,故常在生死輪迴之中;既有生死亦必有無常的苦惱,終不能真真正正的解脫,並非如世人一般所想人死了就萬事可以解脫的。就因如此,所有的佛菩薩及神聖,都以慈悲仁愛的心態去愛護這等未能脫離六道的眾生,希望以祂們的教化使各類眾生都能脫離生死苦海,故此有三界普渡的願力及論說。

無量壽佛淨土
三界與六道
三界即天堂、人間、地獄。六道分上三道與下三道。上三道是:天道、人道、阿修羅道(此稱為上三道,亦即三善趣);而下三道亦即三惡道,就是: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畜生道更包括有傍生的如濕胎化生等等,如蚊蟲之類)。上三道與下三道合稱「六道」,通常說六道輪迴即指此六道是也。
人乃六道眾生之一,鬼亦是六道眾生之一,所以要變成為鬼者只有六大類其中之一的機會,且六大類之中尚有很多的分別,故此怎能說人死了就一定是鬼呢!所以佛為了要使這等未能超脫六道的眾生,因其所說法而脫離苦海,乃定法則,名為「超渡」。「超」即是憑其力量幫助拔眾生脫離罪惡之道,「渡」者就是以善法解說,令眾生心性明悟,引渡脫離罪惡道而歸於正道;合稱為「超渡」。
閱讀(6433)
網誌分類:
靈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