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eblog >  上師駕到 >  開示錄

陳果齊

陳果齊,原名陳漢榮。曾任刑事偵緝警長,期間遇見不少奇異個案,於八四年辭職全身投入鑽研人生命理哲學、玄學,尤其是佛學。九五年間由正統藏傳佛教南卡官促法系之法系主持人吉巴活佛正式封陳果齊為「貝瑪迦密典正寧波車」之殊聖寶上師之法位。
開示錄
發表於 29-07-2013 11:47 PM
問:父母替剛出生的子女皈依,由於子女非出於自願,對其有沒有不妥? 答:佛教是不會強迫任何眾生去皈依的,但有佛緣的人,自會生於居士及信佛善人之家,替他求授皈依,起碼亦結了佛緣,自小親近佛法受佛法薰陶,亦是一件好事。長大後若不想繼續成為佛子的話,就要隨順他個人的意願,但相信大部份自幼皈依的佛子,長大後亦會信佛,其實就算長大後才接觸佛法及皈依,這亦不保証他日後會恆持不變或不退初心,全要靠行者自己的堅決心志而定。 佛陀亦有三不渡,計有:不強渡無緣的人,只要真心及有緣,佛怎會不渡。其實諸佛憐念眾生,如慈母憐愛其獨子無異,更無分其姓氏國界與種族貧富,亦不分男女老幼,皆承願樂施普渡,佛願如海闊天空,所謂無緣者只是世人的自我輕慢而自離佛者。 皈依境 問:現時有人用觀音心咒練氣功,這樣做對嗎? 答:觀音心咒普傳已久,道教、顯教亦有修持,基本上如單修氣功同時又持咒是無壞處,但如用於所謂「自發功」,希望請觀音菩薩上身,導致身體左搖右擺,這是不正確的。 真正氣功根本不用念咒,只觀氣修息,以吐納之法去運走週天(全身上下),乃貫通氣脈的一種功夫。某些人仕畫蛇添足,怕自己力量有限,借密咒神力「助威」,但這是否「正法」則不願置評,佛法本身有氣功、修禪,但不是這樣修。 好比現時戲劇中的對白常有誤傳「般若波羅蜜……為驅鬼治邪之符咒」,此乃人想像出來的,其實「般若波羅蜜」是梵音,「般若」為無上正等正覺的妙智慧,「波羅蜜」為到達彼岸的意思。念觀音心咒本身當然好,但藉此謂能幫助氣功,借觀音心咒之名去欺騙大眾,有此心態便是不對。 另一方面,如以正念持觀音心咒,不是去求甚麼法或邪想妄求,是可以攝伏心神的。倘若心術不正有所求,如某人誤導他人說一邊持咒可以一邊想自己希望得到的東西(如錢財、女人),此乃妄想的魔心,無疑以正道的佛咒變成不正及邪惡的咒。猶如警察用的槍,用於保國安民便是正;如用於打劫殺人便是邪。咒亦一樣,嚴格來說,以持咒作練氣功可以說是不正確的,只是一般未明者的錯誤行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問:密宗弟子為何會稱作「行者」?孫悟空又叫孫行者,有何分別? 答:由於密宗著重實踐,實行及每日不間斷行持去利益眾生,故稱為「行者」。密宗弟子每日不斷修持「四加行」,當中供養諸佛菩薩、本尊;供養上師;行大禮拜以攝伏我慢;念誦金剛薩埵百字明以消業障。行住坐臥中不忘四皈依 : 皈依上師、皈依佛陀、皈依法(佛陀的教言)及所有十方賢聖僧(本尊、空行及護法)。 由於是每日行持,只要真誠及不間斷,故此成就當然會較快。其實顯宗亦可以稱為行者,該名詞不是密宗專有,一般來說,顯宗比較著重於禪修及悟佛理。 「行者」只是名相,最重要是真心行持而不在乎形相。信佛者雖多,但有成就者為何不多?這就因為人的本有惰性或於初信後又因種種原故不能永久行持而退轉,乃至功虧一簣,故修行人應目標不變一心不亂,這樣將來必有成功之日,這就是行持。 至於「孫行者」,只是古人塑造出來的小說人物罷了。 問:為甚麼有人說越容易接近上師的弟子,反先容易離開他? 答:因為經常見着上師的弟子,久之便會覺得上師不外亦是一個普通人,沒有大的分別,正如古人所說:「奇人常見則平凡」。因一般人的錯覺及要求,總是希望或認為上師是非常神聖或不須飲食和睡眠,縱有靈驗與睿智的言教,但久之卻會發現與常人無別,又因多見的心理,會容易生起不尊重的心態,這樣都是人的漏弊與習性所在,加上自我的傲慢心及世間表面的知識所障,便生起人性的疑惑,因而容易對上師所講的說話與言教,有所不同意,輕視他的言論,在不知不覺中,便與上師脫離相應,產生外鶩心而自離佛法,甚至輕師謗法等不當的行為。 如是等皆由疑惑及貢高我慢的心態所產生而成的不當心理。但又怎知道一位具足成就的上師,是絕對不能以表面的形相與行為作觀的,正所謂:「或是或非人不知,順行逆行天莫測,勿將凡眼看佛性,應以法眼觀如來。」

閱讀(23286) 網誌分類: 佛緣


昔日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