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eblog >  喜樂人生 >  《阿婆井的傳說》兩語三言

韋然

文化人、邊沿音樂人、兒歌之父、另類音樂教父、知名音樂作品有《小明上廣州》、《何家小雞何家猜》、《我向你求婚》、《搖搖擺擺》、《十二隻恐龍去野餐》等,著有繪本小說《戀愛巷》、《小孩與狗》、《綠咖啡書室》、飲食書《泰昌蛋撻》、《黃花紅酒醉龍華》、漫書集《小明探阿爺》,並譜有粵語唐詩宋歌曲三百首、廣東童謠三百首、英語兒歌三百首、少兒流行兒歌三百首...
《阿婆井的傳說》兩語三言
發表於 06-06-2011 01:11 PM
《阿婆井的傳說》兩語三言 文 : 韋然 五月的香港,納悶得快要令人缺氧。 香港大官小官,上至特首、下至無名小綠豆皆在僭建, 媒體在吵,市民不知如何才可以笑,還有,物價在狂升,而收入不保. 窮人有錢人家都在僭建,其實,都是千般無奈萬般無奈的事情。 香港地少人多,樓價高,如有可能,怎會不將騎樓變為騎樓房,天台變為天台屋 ? 長久以來,大官小官大家都閉上半隻眼,一如小明上東莞時叔伯對小明說: 「睇見當睇唔見」,故此可以相安無事。 無擬,僭建不值得鼓勵,但在尺金寸土的環境下,誰不想在個人擁有的單位中,僭建多一個小空間 ? 所謂的法律,對婦嬬叔伯來說,「誰會懂 ?」。 還有,這一些僭建,要是沒有即時危險的話,相信最後都是不了了之,大家各打三十大板,警告一番,然後,事件就會告老歸田,不談的話,最好不要談了。 話扯遠了,還是說說《阿婆井的傳說》這一齣個人覺是第22屆澳門藝術節最教人感動的小型音樂劇吧 ! 演出這劇的,都是一些我們不大認識的演員,絕對沒有明星掛師,最為人熟悉的,也只有負責這一齣音樂劇歌曲創作的Solar 孖仔,但他們只負責了劇中音樂的創作,並沒有參予演出。 最意想不到的,是一齣只有一小時十五分鐘的小型音樂劇,劇情是如此緊湊、豐富、精彩,有歌有舞,還把澳門四百多年的歷史,透過了《阿婆井的傳說》的歌舞中呈獻出來,又以中葡結合一家親的一個婚禮,以文化差異的笑點,讓到崗頂觀看此劇的每一個朋友同笑同感動,不說教,不擦鞋,只有歡歡樂樂。 音樂劇完結之後,演員還牽手的齊齊的到崗頂劇院的鏡廳繼續跳舞。 音樂劇最搞鬼的,是在謝幕之時,男女主角拖了一個混血兒出來,絕 ! 當然,音樂劇的主題曲,也是相當動聽。想這就是Solar的傑作。 音樂會的開場,選用了喬飛先生作曲、潘琳作詞的《月光光》作序曲,是一個不錯之選,不過,《月光光》一曲誕生於50後,要認真一點考証的話,時代版的《月光光》是有不少歌頌新時代新社會的歌詞,要是音樂劇能以「月光光、照地堂、年三十晚,搞檳榔」之原詞,用廣東地道的的「鹹水歌」曲式來演繹,就能更配合那一些「生晒鹹魚」實物道具了。不過,年青的導演可能沒有聽過廣東的鹹水歌了。 喬飛生先當年啟迪的以廣東童謠作素材,再經施明新先生改編成了家傳戶曉的經典廣東童謠兒歌《月光光》,最近終於得中國國內有關單位確認。相信喬飛先生在天之靈,也堪告慰了。 回想起澳門回歸十周年慶祝晚會中,筆者作曲作詞之作品《何家小雞何家猜》及《揶子夾酸薑》有幸被大會為到場嘉賓獻唱的歌曲,但歌曲卻被歸納為「傳統之民歌」,心竟有一點兒稀噓的感覺。 《阿婆井的傳說》這一齣短劇,完全可以代表澳門的佳作,如果可以的話,希望每一個月都可以在澳門的觀光塔中演出,成為代表澳門原創土生音樂劇,讓每一位到澳門的朋友來到澳門觀光之時,都可以有機會看到此劇,認識澳門。 真的希望可以看到這齣音樂劇的重演 !

閱讀(6834) 網誌分類: 生活感覺


昔日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