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學生問了我一個奇怪的而且有趣的問題。「如果只是聆聽音樂,可以達到練習的效果嗎?」
我認為練習的模式可以分為四種,而這四種缺一不可的。
1.看着樂譜彈琴
當我們還不是很熟悉樂曲的時候,我們必須看着樂譜。因為我們需要注意所有音樂的節奏和音高是否準確。此外,我們還要注意樂譜上的細節,樂譜上標示了很多的演奏提示,例如:大小聲的處理,感情變化,樂句分句等。還有老師寫給學生的一些提示,包括:經常犯錯的地方、需要注意的技巧、身體姿勢、手型等等。
當我們熟悉樂譜的時候,我們也需要看看樂譜,因為這樣會確保我們沒有記錯。
2.看着樂譜不彈琴
通勤上班或上學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碎片的時間,看看樂譜,聽聽音樂。
一邊看着樂譜,心裏邊唱樂譜,或想像正在彈奏樂譜。
不要看小這個步驟,專心一致看樂譜可以對樂譜更仔細觀察,可能就在這個時候發現平時彈奏時的錯誤。
唱樂譜也可以鞏固對樂曲的音樂感,用自己的聲音(自身的身體共鳴)去感受樂曲的節奏和音高,可以有更深刻的音樂感受。
看樂譜欣賞大師彈奏的時候,也可以參考大師的演繹,隨時記下重點,從而吸收為自己的東西。
3.不看樂譜彈琴
這是俗稱的背譜彈奏,當你將一首樂曲彈得很熟練的時候,你就不需要看樂譜也能將它完整地彈奏出來。
你會看到很多的鋼琴大師或演奏家,他們在台上都是背譜演奏的。
他們經過無數次的練習,將練習的時候的動作已成為反射動作,不經過思考,也可以彈奏出來。
尤其是一些快速的歌曲,沒有經過上千次上萬次的練習,根本沒有可能滾瓜爛熟完整無缺地演奏。
所以不用看譜彈奏也是測試自己的熟練程度。
以我的經驗,我通常是背完一句,再背第一至第二句,再背第一至第三句,也會設立目標,例如這個星期要把第一段背完。
而有一些佛系的同學或演奏者,他們就是不斷練習,練到熟透,不經不覺有一天自然能夠背譜。
每個人有不同的方法,也沒有說那一種比較好,適合自己的最要緊。
4.不看樂譜不彈琴
這個是透過自由回想,在沒有樂譜也沒有琴的情況底下,在腦裏想像自己正在彈奏。
有一位小提琴家,他因為交通意外,而四肢不能活動,需要躺臥在醫院的病床上。
這位小提琴家,沒有因為這樣而放棄練習,他病床上不停想像自己正在練習不同的樂曲和音階練習。
當他半年後可以下床的一刻,發現每天的大腦練習真的幫助了他,以前的樂曲全部都可以演奏,出院後,隔幾天他已經重新在演奏會上演奏。
但是這個練習的大前提下,是我們也要熟悉練習的樂譜,若果太過天馬行空,不根據樂謙,胡亂地想像樂譜和音樂,就等如作曲了,即「離譜」了!
知道這個消息之後,大家是否非常興奮?竟然用大腦想像也可以練習?所以大家在旅行或生病的時候,也可以善用我們的大腦去練習了。
但千萬不要忘記,這只是四種模式的其中之一,而四種模式的練習也缺一不可,所以我們透過大腦練習之後,最後仍然需要實際行動,動手去練習的,鍛鍊手指的靈活性和肌肉記憶。
最後 希望大家也可以堅持練習,一起譜出美麗的樂譜。
聯絡我: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elodyGuzheng
Youtube:
https://youtube.com/channel/UCYkbffL0aaYbe46STqujOOQ
Facebook:
https://m.facebook.com/melodyingying/
電郵:Melody25673575@gmail.com
Melody 個人簡介:
何瑩瑩於香港演藝學院的音樂碩士畢業, 師隨古箏演奏家許菱子教授,啟蒙於吳曉紅老師。曾得到饒寧新及王中山教授的指導。 何氏積極舉辦音樂會:多次《純箏》系列音樂會全場滿座和講座音樂會《活五調與潮州箏曲》等;何氏曾獲選以獨奏身份與香港演藝學院交響樂團合作。何氏為CASH香港作曲家作詞家協會的會員。其學生在多個音樂比賽及考級試中屢獲殊榮。
閱讀(133) 網誌分類: 練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