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若能互相欣賞,可以産生極大正能量,若放眼人與環境、動物之間,更加如是! 上周,出席了香港第33屆皮草設計比賽,會上不少時尚界前輩、行業精英均有出席,為活動背信,而今年的主題是,全部作品需要按主題回收舊衣服改造而成,這些以毛皮製作的衣服不單可被使用更長時間,對地球更好,更可以承傳幾代人,意義更深。
近年「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概念備受推祟,主張循環利用資源,達致零廢弃。事實上,毛皮業的循環經濟鏈早已成形成。現時,養殖業與畜牧業共生,一些牛、雞、豬內臟可作為毛皮動物的飼料,減少廢棄物的產生;而兔子在歐洲一些很寒冷的國家是常見及主要食材,它們被取去肉後,其皮毛在這些國家已經沒有價值了,業界便會將兔毛皮回收善用製成紡織品及成衣,供應到東歐等經常面對嚴寒天氣的地方,那裏的人很需要皮草帽子等禦寒衣物來讓冬天過得好一點,亦避免了資源浪費。
此外,在環保和畜牧業共生的大前提下,生産費用低了很多,歐洲很多農場的所有管理都是自動化,一個農場只須一家人或聘請三至四個人管理,成本低了很多。若將一件天然毛皮產品製成禦寒衣物的碳排放量大概是6公斤二氧化碳,跟製作一件合成化學纖維禦寒衣物的碳排放達32至36公斤對比,足足比天然毛皮成衣的碳排放量高5至6倍,對環境影響深遠。
因此,現今的毛皮產品不單時尚,而且環保、價錢合理。在國際法規之下、業界經營過3關,以動物不痛苦為大原則。
第一關:歐盟標準
從事毛皮生産行業,尤其養殖業,監管嚴謹須要過三關。包括第一關,一定要符合歐盟標準Animal Welfare Art 1430/2006,業界必須要奉公守法和受到很多監察與規管。
第二關:不同國家動物保護法
第二關就是要遵守不同的飼養國家,對動物權益的標準。以第一大毛皮出口國丹麥爲例,養殖者分別受歐盟動物福利法及當地法律監管,必須爲動物提供足够營養食物、適當照料及居住環境。而在出口第二大國家芬蘭,其對動物的保障更佳,有關動物保護法總共有67章166節,養殖者若令動物產生痛苦已犯法。而這些不同地方的動物法概括而言,重點均是保障飼養業的動物由出世那一刻開始到離開那一天,都不能有任何痛苦。
第三關:皮草FURMARK認證公開透明
最後第三關就是行業約章裏面的要求,由2019年開始,國際毛皮協會推行一個名為「天然可持續皮草標誌」(FURMARK)的認證制度,套用了最新的區塊鏈(Blockchain)記錄産品供應鏈,由第三方審核毛皮産品每一生産階段,是否達致可持續發展,確保動物在養殖農場得到良好對待並符合動物福祉標準。有關認證由2021年開始放在産品上使用,當消費者買一件毛皮産品的時候,只須掃描産品標籤上的二維碼(QR Code)FURMARK標記,於網上查看有關産品的原材料出自哪個國家、農場,然後被送到哪個加工廠製革、處理,最後被送到哪一間工廠製造商生産製成成衣等資訊全部一目瞭然。整個過程裏確保環環緊扣的每家企業、每個持份者都是合法從事生産,業界投放資源將數據透明化,冀讓大衆拋開過去源於誤解的成見,重新認識這個可持續、天然的物料。
對於有反對者批評傳統取皮過程不人道,業界强調過去數十年科技已大有進步,加上屠宰動物的方式受各地法規嚴謹監管,養殖者在飼養、屠宰等方式早已不斷改良,現今約八成養殖場已採用氣體處理,包括所有獲FURMARK認證的農場;整個過程只須數分鐘,不會爲動物帶來痛苦。而部份東歐國家仍會用電擊,但所謂「活剝取皮」的手法並非屬實,相信網上流傳的一些片段都是在20年前拍攝,被人反覆重新再上載,並非行業現況。
閱讀(888) 網誌分類: 投資文章